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阶所作,名为《赠许太宰松皋卷》。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环境与心境,以及对其身份和经历的感慨。
首联“崇关东下古秦墟,结屋临关河作渠。”开篇即以雄浑之笔勾勒出一片古老而壮丽的景象,崇高的关隘之下,古老的秦地遗迹犹存,一座小屋紧邻着关河,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颔联“地胜时时占贵气,家贫事事即山居。”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身处胜地,他能时常感受到天地间贵气的流转,即便家境贫寒,生活的一切也与山林自然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颈联“避人几榻云长宿,悟道庭阶草不除。”描绘了隐士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长夜独宿的情景,以及他对道法自然的深刻领悟。即使是在简陋的几榻之上,也能与自然共眠,庭前的台阶上杂草丛生,却未被清除,这正体现了他顺应自然、不拘小节的生活哲学。
尾联“两世渥恩那易报,览图空忆卧龙庐。”表达了对过往恩情的深感不易回报,以及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字卧龙)的追思与敬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也暗示了自己虽有感恩之心,但面对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恩德,却感到难以表达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诗人对自然、历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