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使君都统离夔赴合州

英雄才略暂临夔,泛绿依红诧小儿。

肯向稠人识毛遂,甘从走督得神师。

鱼城人喜景星出,象滪猿惊仙仗移。

七十老翁怕趋走,峡江亭上倍临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英雄的才华暂时降临夔州,映照着绿色和红色令孩童惊奇。
他愿意在人群中显露自己的才能,甘愿像毛遂那样主动担当重任,得到神明般的指引。
鱼城的人们欣喜地看到吉祥之星出现,象鼻山的猿猴也为仙人的法杖移动而惊慌。
七十岁的老翁害怕频繁奔走,站在峡江亭上,面对岔路口更加感伤。

注释

英雄:指有杰出才能的人。
夔:古代地名,今重庆奉节一带。
泛绿依红:形容色彩斑斓。
诧:惊讶。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比喻自荐或主动承担责任。
走督:快速督导,形容行动积极主动。
景星:古人认为吉祥的天文现象,象征太平盛世。
象滪:长江三峡中的象鼻山。
仙仗:神仙出行的仪仗,这里可能象征吉祥的预兆。
趋走:奔走忙碌。
倍临歧:加倍面临选择或转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田使君时的情景。开篇“英雄才略暂临夔,泛绿依红诧小儿”两句,表达了对田使君英勇才能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舍之情。诗人用“泛绿依红”这种美好的景色来衬托田使君的到来,通过“诧小儿”的细节,展现了一种亲切与温馨。

接着,“肯向稠人识毛遂,甘从走督得神师”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田使君才华横溢、堪称师表的仰慕。这里的“稠人”指的是普通人,而“毛遂”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游说之士,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接纳;而“走督得神师”,则是在赞美田使君不仅才能出众,而且还能迅速获得人们的认可。

第三句“鱼城人喜景星出,象滪猿惊仙仗移”中,“鱼城”指的是夔州(今重庆奉节),诗人通过“景星出”来形容田使君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希望与光明,而“象滩猿惊仙仗移”,则是用神话传说中的仙鹤来比喻田使君的高洁与不凡,表达了诗人对其离去的惋惜之情。

最后,“七十老翁怕趋走,峡江亭上倍临歧”两句,诗中提到的“七十老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是一种比喻,用来表达对于田使君离去的担忧和对其年事已高的关心。通过“峡江亭上”这样的景致,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不舍之意,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其一)

书剑追随遍蜀西,归来窗月听朝鸡。

相期岁晚林中约,忍见佳城石上题。

锦里人稀烟冉冉,横川路迥草萋萋。

黔南愧我催瓜戍,泪落巴山望欲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挽心友李应之判县(其二)

妙岁麟经得兴微,名成四十壮心违。

半生于德归门驷,一节夷清在首薇。

古礼事亲轮月晓,新诗易箦片云飞。

九京他日如堪作,见说非公谁与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挽伏德华主簿(其一)

黉堂深惜昔,六典共寻源。

合遂齐飞鹗,嘉逾竞化鹍。

红颜君早去,白发我空存。

方寸千年事,悽然谁与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何深甫

羡君底事过时人,一点閒愁不到心。

笑语屡陪桃李酒,诗书曾对竹松林。

已惊别鹤江天远,何事骑鲸岁月侵。

五桂联芳知有日,去寻萧侣碧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