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严寺木塔

六街晴色动秋光,雨霁凭高只易伤。

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

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

回首汉宫楼阁暮,数声钟鼓自微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秋日阳光洒满六街,雨后登高却更添哀伤。
傍晚的炊烟在渭水上空飘荡,斜阳照在半座桥上,映照着咸阳城。
不必因世间纷扰而悲伤,不要错将远方的云山当作故乡。
回望汉宫的楼阁,在黄昏中显得模糊不清,只有钟鼓声在远处低沉回荡。

注释

六街:街道。
晴色:晴朗的色彩。
秋光:秋天的阳光。
雨霁:雨过天晴。
凭高:登高。
易伤:容易引发伤感。
晚烟:傍晚的炊烟。
浮渭水:漂浮在渭水上。
斜日:落日。
照咸阳:照亮咸阳城。
休将:不必把。
世路:人世间的道路。
悲尘事:悲伤的尘世之事。
莫指:不要指着。
云山:远方的山川。
认故乡:当作故乡。
汉宫:汉代皇宫。
楼阁:楼台殿阁。
暮:黄昏。
数声:几声。
微茫:模糊不清。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精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长安城景色的画卷。"六街晴色动秋光"一句,不仅捕捉了秋天特有的明朗与清新的气息,而且通过“六街”这一地名,传达出长安城繁华而又带有一丝萧瑟之感的氛围。

接着,“雨霁凭高只易伤”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和感悟。雨后的天空总是格外清新,但同时也显得有些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时事的担忧。

“一曲晚烟浮渭水,半桥斜日照咸阳”两句,则通过画面式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静谧而柔和的景象之中。渭水旁的晚烟,半桥上的斜日,都营造出一种平和且略显孤寂的情怀。

诗人在“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中,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这里的“世路”,是对世俗纷争的一种批判和逃避;而“云山”,则象征着高洁与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

最后,“回首汉宫楼阁暮,数声钟鼓自微茫”两句,则将视线转向了历史的深处。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汉宫楼阁的回望,以及那渐行渐远的钟鼓声,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感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收录诗词(47)

张泌(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bì)(生卒年不详),《全唐诗》作曰字子澄。五代后蜀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 籍贯:安徽淮南

相关古诗词

春江雨

雨溟溟,风泠泠,老松瘦竹临烟汀。

空江冷落野云重,村中鬼火微如星。

夜惊溪上渔人起,滴沥篷声满愁耳。

子规叫断独未眠,罨岸春涛打船尾。

形式: 古风

春晚谣

雨微微,烟霏霏,小庭半拆红蔷薇。

钿筝斜倚画屏曲,零落几行金雁飞。

萧关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凌乱杨花扑绣帘,晚窗时有流莺语。

形式: 古风

添声杨柳枝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誇。

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

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

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

形式: 词牌: 添声杨柳枝

胡蝶儿

胡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惹教双翅垂。

形式: 词牌: 蝴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