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京乱补述六首(其三)》,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和对腐败官僚的强烈批判。
诗中开篇“天竟生颓祸”,以“颓祸”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衰败与混乱,暗示了某种不可预知的灾难降临人间。接着,“人争唱《董逃》”一句,借用《董逃》这一典故,表达了人们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董逃》原为汉末民谣,后常被用来形容国家动荡、人心惶惶的情景。
“空闻宣虎节,莫肯解牛刀。”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官僚阶层的无能与腐败。虎节象征权力,但官员们却不愿行使正义,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是选择袖手旁观,视而不见。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冷漠与失职。
“举国成狂病,群官作贼曹。”这两句将矛头直接指向整个国家和社会,指出人们因时局动荡而陷入疯狂,而官僚们则如同贼寇一般,不仅不作为,反而加剧了社会的混乱。这种描述深刻地揭示了腐败现象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最后,“驴王兼狗相,踊跃喜同袍。”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互相勾结的权贵们,他们不仅没有为国家和人民着想,反而在混乱中寻欢作乐,自鸣得意。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沦丧的批判,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败坏的痛心疾首。
综上所述,黄遵宪的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他对腐败官僚和混乱时局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社会公正与道德回归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