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

馆娃遗址许禅栖,云水僧归月已西。

话到兴亡同坠泪,可能诸佛尽眉低。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台湾竹枝词》由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馆娃遗址许禅栖,云水僧归月已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沧桑的画面。馆娃遗址,暗示着历史的痕迹,禅僧在云水间归去,月已西斜,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氛围。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绘,更蕴含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次句“云水僧归月已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云水象征着自由与超脱,僧人归去,月已西落,似乎预示着某种结束或新的开始。这一句与前一句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富含深意的场景。

后两句“话到兴亡同坠泪,可能诸佛尽眉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感伤。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难以避免泪水的落下。在这里,“诸佛尽眉低”不仅是对佛祖慈悲的想象,更是对世间万物共通情感的深刻理解——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面对历史的波折与人生的起伏,人们的情感都是相通的,都可能因之而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感慨,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宿碧云寺叠韵

闻说新岩境更奇,笋舆未及敛昏时。

鸦驮落日栖林早,龙带归云入洞迟。

一路烟霞春引梦,万山风雨夜催诗。

天花散尽禅心静,丈室维摩是我师。

麟尾凤头次第游,最嵚崎处最清幽。

满庭花影天香坠,半夜钟声佛水收。

古涧吐云藏宝刹,空山吟月忆琼楼。

题诗尘壁存鸿爪,也当东坡玉带留。

形式: 古风

海中观日出

我生守蓬蒿,寸步困偪仄。

忽成沧海游,捩眼恣天色。

坤舆漾空虚,洪河洵涓滴。

扶桑浇悬根,滇㴐知不隔。

夜半天鸡鸣,霞烧半海赤。

绛阙烂温汾,三山下临逼。

掉头顾平地,夜气正黝黑。

良久火轮出,游氛渐开辟。

燋劳念冯生,始觇东方白。

安知金鸦辉,早射昆崙脊。

形式: 古风

战澎湖

五马奔江郑氏昌,一婢生儿郑氏亡。

枭雄割据亦有数,铁人三万空撞搪。

湖边飞舸弄寒日,白土山前锋尽折。

永明年号那可支,夺取澎湖作巢穴。

潮头十丈忽骤高,扬旗打鼓亦自豪。

貙狼短祚付孽子,吼门喧呼潮又起。

五百战舰来如飞,报道官军入鹿耳。

海外纳降谁草檄,姚侯深算老无敌。

生番杂处思善后,淡水何时洗锋镝。

我闻三十六岛形势相钩连,全闽屏蔽不可捐。

鸡笼易守亦易失,后来牧民当择贤。

形式: 古风

渡海歌

大嶝门内山蚕丛,大嶝门外海空濛。

冯夷无惊涛不怒,扶桑初挂日曈曈。

上香酹酒拜妈祖,割牲焚楮开艨艟。

桅竿百尺亚班上,布为巾顶箬为篷。

舵工神閒火长喜,罗盘乾巽南与东。

船如箭发樯如马,不觉破浪乘长风。

横洋浩瀚渺无际,琉璃万顷含苍穹。

前有一沟涌赤水,长鲸嘘吸成长虹。

乍疑火龙翻地轴,回看眼底尚摇红。

复有一沟黑如墨,湍流迅驶更不同。

日光黯黯惨无色,毒蛇滚滚腥气冲。

海道尝闻此最险,下趋直与尾闾通。

每遇阴霾天色恶,飓风引去无终穷。

习坎既出心犹悸,云间忽见白鸟翀。

澎湖岛屿可指数,排衙六六环葱茏。

夜景苍凉潮正上,明珠十斛散虚空。

星斗低垂银汉近,蛟龙潜伏水晶宫。

天明水碧变深黑,露晞雾霁薄烟笼。

渐而变蓝渐变白,赤嵌彷佛在目中。

鲲身七曲断复续,乍隐乍现微沙虫。

片帆纡回向晚入,荡缨遥辨钲鸣铜。

舟人皆言此行好,风力不雌亦不雄。

十二更洋二日过,邀神之福皆由公。

诸君之言吾岂敢,济险实赖众和衷。

量水下碇傍北线,安平更鼓声逢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