儗陶社九老歌

千春万秋等日月,盘古以后皆陈迹。

丙寅之岁上元前,无数梅花散芳泽。

元亭载酒皆胜流,酩酊大醉蓬茆宅。

十八人中半寿星,朱衣齐点寿阳额。

吾江名宿许伯清,沧洲领袖称诗伯。

大雅堂开刘尚书,骚人济济争浮白。

巍然陈氏万卷楼,当年时照晚霞赤。

吾家花萼负盛名,百五百十同振翮。

匏村砚北两诗钞,钱氏骚坛有专席。

竹林向秀古名贤,子孙大耐多得力。

云礽繁衍章全城,镌珉寿梓多刊刻。

漫园辟后更芜园,金昆玉友同风格。

东山孝感格天心,仁者先难终后获。

群贤门阀皆清华,而今都作郦泉客。

芳春淑景长优游,遐龄定届期颐百。

浮邱拍手洪崖笑,一切闲愁总消释。

走也携酒步后尘,称觞乐与永朝夕。

乔松古柏共长春,苍翠年年耸千尺。

小园诗社有雏形,增高继长诸贤责。

愿晋香山九老歌,敬祝勿以形为役。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儗陶社九老歌》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祝廷华所作,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寿宴欢庆的生动画面。诗中以“千春万秋”、“盘古”等词起笔,寓意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深远,随后点出特定的时间地点——丙寅年的上元节前,梅花飘香,渲染出一种高雅清新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元亭载酒、胜流云集、酒兴盎然的场景,其中不乏寿星、名宿、诗伯等人物,展现了文人聚会的热闹与尊贵。通过“大雅堂”、“万卷楼”等意象,凸显了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同时,诗中提及“吾家花萼”、“匏村砚北”等家族与文房四宝,体现了家族荣耀与文采飞扬。

进一步,诗人描绘了云礽繁衍、诗社成立、孝感动天等情节,展现了家族的兴旺与道德的高尚。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长寿的祝愿,以及对文人雅集的向往,希望如同“乔松古柏”般长青不衰,象征着精神与文化的永恒。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文人聚会的盛况,还蕴含了对长寿、家族荣耀、文化传承以及道德修养的赞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304)

祝廷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 字:丹卿
  • 号:颜丞

相关古诗词

叠韵和刘国襄先生

昨夜登楼看明月,云泥快睹飞鸿迹。

刘郎前度已题无,幽兰忽又生山泽。

咫尺龙门千万重,憾余未识荆州宅。

□□之交非偶然,尺素传来喜盈额。

人言薄宦太无聊,君独悠然作诗伯。

人言美玉当求沽,君独夷然守清白。

渭水飞熊入梦迟,钓竿遥映珊瑚赤。

人生遭际会有时,未至其时姑敛翮。

骥虽老矣怀壮心,兴酣题句赋即席。

随风咳吐气轩昂,字向纸上皆著力。

名方隽旨腕下奔,能使江花开顷刻。

北海尊罍晋寿觞,南山松柏钦标格。

笙磬同音德不孤,琼琚下贲心实获。

世事纷纭争鹬蚌,吾侪觞咏忘主客。

更迭唱和效吴侬,将来奚止诗篇百。

寄情山水恣遨游,沧桑世变忧尽释。

感君折简赠瑶章,愧无翰藻侍晨夕。

先河家学启雕龙,文心似水深千尺。

九老题诗未补图,访求名墨予之责。

图成分咏待诸贤,捧持笔砚甘为役。

形式: 古风

步韵和陆秉卿先生二首(其一)

小园新涨足,清河濯缨尘。

照水悦空性,观云悟养真。

诗书娴旧学,风度迈常伦。

久欲见颜色,何时杖履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步韵和陆秉卿先生二首(其二)

敦庞古儒者,诗句独清新。

荒径犹存菊,篮舆未接茵。

归乎虚左席,愿否作师宾。

愧我无才甚,甘为在野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鸣社名流莅江欢迎词即用陶社成立词韵

丙寅之岁清和月,芳泥印遍宾鸿迹。

芙蓉江上萃群英,薜荔园中占丽泽。

萧萧风雨故人来,联床夜话濂溪宅。

暨阳觞咏续淞阳,陶社高张鸣社额。

会稽山上钟瑰奇,汝南名阀推诗伯。

循声远绍古龚黄,豪气压倒今元白。

主盟坛坫任折冲,酩酊常至酡颜赤。

桃花春涨江鲥肥,呼朋共展乘风翮。

或则曾登李杜坛,或则屡夺苏辛席。

云霄丹凤绚文采,湖海元龙壮魄力。

秣陵奇气接吴山,名流大著珍刊刻。

乾坤灵秀泄双管,周秦汉魏争风格。

不才槁卧荒江滨,垂纶敢望珊瑚获。

不图夜尽鴂旦鸣,朝暾遍照登瀛客。

鸿博都储旷世才,衙官屈宋等什百。

三径松菊幸不孤,唱酬尽把閒愁释。

杜康有酒醉刘伶,昔贤常此乐晨夕。

黄山之石耸百寻,长江之水深千尺。

山高水长日景行,欢迎应是吾侪责。

漫题长句志良因,执鞭忻慕甘为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