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追忆旧游四首(其一)

立马函关,看古帝王州无恙。

问何处旗亭睹酒,双鬟曾唱。

紫塞三千杨柳路,黄河一半桃花浪。

更西风、驴背古长安,增惆怅。金鉴录,怀贤相。

玉关曲,思名将。记几番搔首,定军山上。

割据风云王霸气,河山面目英雄样。

听大江、流尽古今秋,声悲壮。

形式:

鉴赏

这首《满江红·追忆旧游四首(其一)》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词中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感慨。开篇“立马函关,看古帝王州无恙”描绘了作者骑马驻足函谷关,感叹昔日帝王之地依然完好。接着,“问何处旗亭睹酒,双鬟曾唱”暗示了对往昔繁华景象的追忆,尤其是那些曾在酒楼歌馆中传唱的女子。

“紫塞三千杨柳路,黄河一半桃花浪”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黄河的壮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而“更西风、驴背古长安,增惆怅”则借西风和古长安之景,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感伤。

下片“金鉴录,怀贤相。玉关曲,思名将”表达了对贤臣良将的怀念,通过“搔首定军山”的典故,寄托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割据风云王霸气,河山面目英雄样”进一步强调了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影响力。最后,“听大江、流尽古今秋,声悲壮”以长江的流水象征历史的流逝,发出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出词人对过去的深深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英雄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二)

蜀道蚕丛,是贱子旧游之地。

曾梦到峨眉绝顶,天风吹翠。

丞相祠环松柏古,锦官城锁芙蓉媚。

最悤悤、玉垒过浮云,英雄气。公孙井,残蛙吠。

帝子庙,寒鹃泪。叹江山如此,兴亡偏易。

万甲裹来兵亦陡,五丁辟后山都碎。

只供他、细雨剑门行,诗人未。

形式:

满江红(其三)

黄鹤仙人,招我上江边高阁。

只不见年时吹笛,梅花曾落。

老子南楼兴不浅,先生赤壁游真乐。

对一洲、芳草忽生愁,才名错。江夏誉,成飘泊。

阳春曲,都萧索。剩劫余新柳,武昌城郭。

楚国君臣神女梦,乔家夫婿英雄略。

有隔江、山色送前朝,青如昨。

形式:

满江红(其四)

蛇虎丛中,那容得书生一介。

曾立马牂柯江上,辰龙关外。

狞石撑空涛力陡,蛮烟寒路山形怪。

甚浮云、万叠拥边愁,乾坤隘。写未尽,飘零话。

偿未尽,牢骚债。且壮游此地,夜郎自大。

供奉窜来魑魅喜,武侯去后风云坏。

笑靴刀、帕首走穷荒,真无赖。

形式:

卖花声

小影落金尊。绿蘸眉痕。东风吹急燕生嗔。

红到桃花无缝处,藏了春人。旧曲惯翻新。

不动歌尘。累侬千遍唤真真。

分付秋波休更转,留住些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