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仲和饮别和沈启南韵

寻医兼作送春行,又遇离人问去程。

深夜欲眠还起坐,老年为别最关情。

楚云将暝吴乡杳,蜀雪初消汉水生。

北望中原应不远,可能从此驻行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与金仲和饮别和沈启南韵》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寻医兼作送春行,又遇离人问去程”,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情境,春天即将逝去,诗人不仅在寻找医生,也在为朋友送行,两重任务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离别的愁绪。同时,“又遇离人”一句,暗示了这不是诗人第一次经历离别,累积的情感更为深厚。

颔联“深夜欲眠还起坐,老年为别最关情”,进一步深入描写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深夜本是休息之时,却因离别之情而难以入眠,辗转反侧,坐立不安。对于年长者而言,每一次的离别都显得格外沉重,因为时间的流逝,每一次的别离都意味着失去,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跃然纸上。

颈联“楚云将暝吴乡杳,蜀雪初消汉水生”,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映射离别的情绪。楚地的云彩即将暗淡,吴乡渐行渐远,蜀地的雪开始融化,汉水重新流淌。这些景象既是自然界的更替,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如同远方的景色一般,渐行渐远,却又难以忘怀。

尾联“北望中原应不远,可能从此驻行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虽然北方的中原并不遥远,但是否能在此刻停留,让行旌(指旗帜)驻足,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能够留住与友人的相聚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离别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西郭

幽居西郭且婆娑,古屋年深老薜萝。

门对寒塘秋色早,城平斜日晚阴多。

施林罝兔时丁祭,教子明经世甲科。

除目一来须强起,野花啼鸟奈君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闻汝行敏之京不及往饯赋此以送

偶接家书喜复惊,故人今作上都行。

吴山浙水非吾土,蓟树燕云费客程。

投老每伤千里别,向风难致一杯情。

铨衡今是王司马,应念头颅白渐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刘有隆

穷居久与故人违,始觉平生事尽非。

两地风波惊乍息,十年鸿雁惜分飞。

花秾野寺山行远,草绿闲门巷出稀。

令子能来慰愁寂,可堪临水送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凌汉章赴秦王之招

老大辞家西入秦,灞陵原上柳条新。

医和自得生斯地,扁鹊于今见后身。

设醴且陪花作友,曳裾还伴竹为宾。

一鞭已被君先著,怅望咸阳渭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