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琴

桐梓年深半裂开,峄阳道士独怜才。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

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员怡然的《借琴》诗,以“桐梓年深半裂开”开篇,描绘了一幅古琴历经岁月沧桑的画面,桐木的年轮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而琴身的裂开则暗示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沉淀。接着,“峄阳道士独怜才”,诗人通过一位隐居的道士对古琴的独特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古琴作为艺术载体的情感价值。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这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形象地描述了制琴师在秋风中细致打磨琴身,如同蛇腹般细腻;而在夜晚的雨声中轻轻凿刻,仿佛龙池的波纹。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制琴工艺的精湛,也赋予了古琴以生命和灵魂。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古琴从制作到保存的不易,以及它在岁月长河中的珍贵与脆弱。铭文的重新书写,意味着对古琴价值的再次确认;而爨下的火光,象征着古琴曾经经历的燃烧与重生,寓意其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诗人以期待之语,想象着未来某日,当古琴再次响起那温暖如春的旋律时,希望有人能够拂去空山中的小石台上的尘埃,为这美妙的音乐创造一个静谧的聆听环境。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艺术传承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艺术与传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2)

员怡然(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中桂

霜风吹老桂婆娑,轮满旁枝长渐多。

万古秋香悬宇宙,一株晴影照山河。

云间衔子无黄鹤,天上看花有素娥。

折向人间应不识,九重清露湿鸣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客中除夕

瞬息光阴赴壑蛇,迟留此夕上天涯。

三更孤枕两年梦,四壁一灯千里家。

是处送穷惊爆竹,巡檐索笑看梅花。

明朝甲子颁新历,饮后屠苏莫叹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海云亭

目前多少古今情,尽在太湖湖上亭。

舸舰浮空云叶乱,属镂沈水浪花腥。

一杯潋滟吞云梦,数点苍茫认洞庭。

明日慧山曾有约,又携茶鼎汲清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北固山

独上危楼眼倍明,无端风景动吟情。

小窗近对金山寺,曲路斜通铁瓮城。

山色四时当户绿,波光万顷接天清。

个中若许容吾宿,坐听江流半夜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