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砵盂山

苔痕草色称幽居,默坐焚香意湛如。

两袖清风修竹外,一窗明月剪灯馀。

南阳啸傲休论乐,北海声名尚薄徐。

勤苦岂真希富贵,苍生霖雨五车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砵盂山的读书生活,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其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形象。首句“苔痕草色称幽居”,以自然景物衬托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接着,“默坐焚香意湛如”一句,通过描述诗人静坐焚香的状态,展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深邃。

“两袖清风修竹外,一窗明月剪灯馀”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隐士的生活环境和心境。两袖清风象征着诗人不为世俗所累的高洁品质,修竹外则暗示了周围环境的清雅与自然之美。一窗明月与剪灯馀光的描绘,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诗意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南阳啸傲休论乐,北海声名尚薄徐”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追求精神自由而非世俗功名的态度。南阳啸傲,指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放旷之态;北海声名,可能暗指北海若,即庄子笔下的智者,此处借以表达对智慧与超脱的向往。

最后,“勤苦岂真希富贵,苍生霖雨五车书”两句,点明了诗人的真正追求并非物质的富足或名誉的显赫,而是希望通过勤奋学习,积累知识,为苍生谋福利。这里的“五车书”用典,出自《庄子·天下》中“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形容学识渊博,强调了诗人致力于学问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潜心学问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知识与道德的崇高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

谢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富川百姓

三年绾绶富江滨,休息惟凭俗自淳。

衙鼓閒来歌永日,甘梨留得发晴春。

孤踪只合称为傲,拙宦何堪道是循。

去汝更怜相送意,祝教长作太平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怀诸同社

綵笔翩翩并雅游,绕庭兰菊凤山幽。

谈天剧借三辰色,听雨凉添四壁秋。

一自西来仍卞石,至今南望忆吴钩。

岭头云树应无数,落日征鸿动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纪事(其一)

干戈初罢牧牛稀,山谷遗珍始吐辉。

野老却愁居未远,请留薇蕨护柴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纪事(其二)

跂望长桥更此关,殷勤榷使未曾閒。

也知内帑多陈朽,为爱输宾遍百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