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黎如璋丹诀

丹即筌蹄道即鱼,忘筌得道證空虚。

莫坚守抱无为一,扑碎空虚一也无。

妙有灵丹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

随缘应感长清静,九载金刚不坏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玄奥的道家思想为底蕴,巧妙地融合了道教的丹道修炼理念与佛教的空性智慧,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首句“丹即筌蹄道即鱼”,以“丹”象征道教的内丹修炼,比喻为达到道的途径或方法;“筌蹄”则比喻为捕鱼的工具,暗示通过修炼达到道的境界。而“道即鱼”则进一步揭示了道的本质,即道就是最终所求的真理或本源,如同通过捕鱼工具最终捕获的鱼一样,是修炼的目的所在。

接着,“忘筌得道證空虚”强调了修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忘却方法(筌蹄),直接体悟到道的本质,从而证得空性的真理。这体现了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的精神。

“莫坚守抱无为一,扑碎空虚一也无”则进一步阐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告诫人们不应执着于任何形式的修行或理论,因为真正的道超越了一切形式,无法被完全捕捉或描述。这里的“一”可以理解为统一、一致或单一,意味着在道的层面,所有形式都是统一的,没有分别。

“妙有灵丹常赫赫,含容法界自如如”描绘了道的妙有与灵性,以及其普遍存在于一切法界的特性。这里的“妙有”指的是道的微妙存在,既非有形亦非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灵丹”可能象征着内在的觉醒或转化的力量,而“赫赫”则形容这种力量的显赫与强大。同时,道能够包容一切法界,展现出其自在自足的特性。

最后,“随缘应感长清静,九载金刚不坏躯”总结了道家修炼的最终目标——通过随缘应感,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和谐,最终达到如同金刚般坚固不坏的境界。这里“九载”可能代表了长时间的修炼与积累,而“金刚不坏躯”则象征着修炼者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了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合一,实现了生命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家修炼理念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在自我超越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3)

崔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夜乩坛偶笔

烟霏雨湿路泥泞,鹤驾飘然下紫京。

休咎吉凶休动问,细谈时事与黄庭。

形式: 古风

葛塘

筑圃依山曲,开门向水湄。

春风摇鼠梓,夜雨足凫茈。

但解髡能饮,焉知朔欲饥。

提壶花外转,催出眼前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呈大慧禅师偈

终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

莫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子温侄用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作十诗见遗辄勉强次韵(其一)

小人无远谋,湮没如湛辈。

胸中气奄奄,垂尽鼓一再。

安知翰墨场,李杜凛然在。

文章作甘棠,百世负遗爱。

形式: 古风 押[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