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河上作》。全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黄河沿岸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
首句“龙门下雷首,自古称西河”点明地点,龙门位于黄河中游,是古代重要的地理标志。接下来,“入自积石来,出塞复逶迤”描述了黄河从积石山脉流入,蜿蜒曲折,最终出塞的壮丽景象。随后,“吕梁悬百仞,孟门高峨峨”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上的险峻景观,如吕梁瀑布和孟门山的雄伟。
“远矣大禹功,山泽得所宜”赞颂了大禹治水的功绩,使得山川得以适宜生长。接着,“灵迹表华岩,金行镇西垂”表达了对黄河沿岸神秘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以及黄河对西部地区的重要作用。
“黄虞日已远,奰怒寻干戈”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从黄帝、虞舜的时代到后来的战争不断。紧接着,“去年方斗争,掘壕守朝那”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人们在朝那筑起壕沟进行防御。
“车骑如星流,衣装兼橐驼”形象地展现了战争中的混乱场面,战马奔驰如流星,士兵们身着各种衣物,甚至携带骆驼。接下来,“狼弧动箭镞,参伐扬旂麾”进一步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箭矢如狼群般飞舞,旗帜飘扬。
“嗟此河上军,来往何时罢”表达了对战争无休止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诃”暗示了战争暂时停歇,但巡逻的士兵仍在警惕。
“手持一尺符,予钱方得过”描绘了战后人们的生活状态,即使战争停止,生活仍然充满艰辛。接下来,“追惟狄泉陷,地底生苍鹅”描述了历史上的一次灾难,狄泉被洪水淹没,地下生出了苍鹅,象征着灾难的深重。
“窫窬来攫人,逵路横长蛇”比喻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如同野兽一般侵犯无辜之人,道路被长蛇般的恶势力占据。最后,“寰区恣刀俎,飞走穷网罗”形容了整个世界都处于刀俎之下,飞禽走兽都无法逃脱捕杀。
“万类不足饱,蝼蚁其奈何”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认为即使是蝼蚁这样的微小生物也无法逃脱苦难。接下来,“仰希神明眷,下戢阳侯波”表达了对神明的祈求,希望他们能制止洪水,保护人民。
“行将朝白帝,一诉斯民罹”表示作者将向天帝诉说人民的苦难,寻求帮助。“猿鸟既长吟,穷人亦悲歌”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猿猴和鸟类也在哀鸣,反映了人类的悲惨境遇。
“歌止天听回,勿厌辞烦多”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话语能够被上天听到,即使言辞繁复也不觉得多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黄河沿岸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以及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体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诗人的深厚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