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拟古》,是清代诗人何焯的作品。诗中以涧松和山苗为象征,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长态势和命运。涧松挺拔独立,象征着长久的寿命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身处低位也不改其本色;山苗则生机勃勃,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占据高位,也可能遭遇挫折。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坚守原则和不随波逐流的赞赏,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价值。"殖苗在松下,生恐复不宜"一句,暗示了对于那些试图压制或改变松木生长环境的人的担忧。然而,"岁寒松独当,岁改苗又昌"表明,尽管环境变迁,松树依然屹立不倒,而山苗在经历寒冬后也能重新繁茂。
最后,诗人以"松身渐为龙,松材中明堂"比喻松树的高贵品质,认为其最终将得到应有的尊崇。"天意自有钟,地势本可忘"强调了自然规律和命运的公正,暗示人应顺应天意,不必过于执着于地位高低。"苗乎勿乱莠,亦得升秋尝"劝诫山苗不要迷失自我,保持本真,也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收获。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通过对涧松和山苗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境遇和价值选择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