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其一)

家家高会锦模糊,谁信贫家菊也无。

多谢东邻送醅至,旋于篱畔觅茱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龚况在重阳节时,对贫寒人家也能享受节日之乐的感慨与赞美。通过“家家高会锦模糊”一句,龚况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节日中富有人家的热闹景象,锦簇的装饰和繁复的宴会场景仿佛在读者眼前展开,营造出一种奢华而热闹的氛围。

接着,“谁信贫家菊也无”一句则巧妙地转折,将视角转向了贫寒之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菊花的出现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也暗示了即使在贫困中,人们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庆祝方式。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生活态度的敬佩与赞美。

最后,“多谢东邻送醅至,旋于篱畔觅茱萸”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东邻的慷慨相助,不仅为贫寒之家带来了节日的美酒,还激发了他们寻找茱萸的兴致,这小小的举动,却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息。通过这一细节,龚况巧妙地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共享欢乐的精神,以及在困难中寻找美好、创造美好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宋代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们如何在重阳节这一天,以各自的方式庆祝和享受节日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普通民众生活智慧和乐观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收录诗词(13)

龚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其二)

自古谁无九日诗,诗成须道菊花枝。

直饶无菊何妨醉,野蓼村葵总是题。

形式: 七言绝句

游天峰寺

杖藜高踏半山云,不见此岗知几春。

异时人物凋零尽,只有青山似故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午歇惠安寺

寒食都来数日闲,颜卿家帖到今传。

此公刚鲠无情煞,到得春时也自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唐大监

东山相别又相逢,转觉衰颓一老翁。

子约重来我方去,满庭黄叶正秋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