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南岳庙

衡岳山本高,岂待奇幻徵。

天柱俨颅脊,祝融储真精。

七十二关节,节节含英灵。

神潜本无朕,化行互充盈。

有时作云雨,有时鼓风霆。

恍然明睿启,倏忽晦濛萦。

一日三时变,化机曷其停。

扩之育万物,肇资生以成。

三广联地轴,五岭交青冥。

元气时磅礴,太和自薰蒸。

肃拜轻千里,瓣香曷为情。

吾生素已祷,谅兹格明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谒南岳庙》描绘了衡岳山的崇高与神秘,以及它在天地间的重要角色。首句“衡岳山本高”开门见山,强调山之峻峭;接下来通过“天柱俨颅脊,祝融储真精”比喻衡岳如天柱般挺立,祝融象征着山中的灵气和力量。

“七十二关节,节节含英灵”进一步描绘山体的层次分明,每一部分都充满生机。山的隐秘变化被赋予了智慧:“神潜本无朕,化行互充盈”,暗示山中蕴含的神秘力量在无形中运行。山的云雨风霆变化,象征着自然的变幻莫测:“有时作云雨,有时鼓风霆”。

“恍然明睿启,倏忽晦濛萦”描绘了山的光影变化,一日三时的变化无穷无尽,“化机曷其停”表达了对这种生生不息的赞叹。衡岳不仅养育万物,还被视为天地秩序的象征:“扩之育万物,肇资生以成”。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虔诚敬意:“三广联地轴,五岭交青冥”,感叹其宏大规模。诗人感慨万分,即使千里之外也心怀敬畏,献上香火,表达对衡岳的深深敬仰:“肃拜轻千里,瓣香曷为情”。整首诗赞美了衡岳的神圣与伟大,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收录诗词(679)

庞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 字:振卿
  • 籍贯:广东南海

相关古诗词

谒白沙先生祠

石翁钓江门,所志在衡岳。

拟踏祝融峰,终老恒此乐。

云胡菽水羁,神游梦虚托。

厥后甘泉师,黾勉承先觉。

白沙建祠亭,此愿酬昔昨。

闻者有兴起,斯道愈弘扩。

顾予何人斯,仰述愧前作。

瞻拜重踌躇,愿言鞭矍铄。

形式: 古风

谒朱张二先生祠院

山深路且长,吾兹扣贤扃。

二贤不可作,三匝绕前庭。

此地方而广,人杰地滋灵。

方从直内出,广乃阖中生。

惟神无方体,荡荡应难名。

二贤夙昔讲,渺渺云何徵。

神交已夙昔,千里还合并。

岂在言语间,意气相薰蒸。

时来二三子,深造同此行。

心期旷百代,真感讵骸形。

形式: 古风

别皮吴唐三丈

宇宙本一家,万物吾同体。

痛痒长相关,岂其隔道里。

海滨怅泬寥,翩翩兹焉至。

幸是出门交,视我犹同气。

恨不久相依,分携若割臂。

愿言永同心,勿予远遐弃。

为师如为父,继志以述事。

形式: 古风

答衡尹毛见川论学

衡山始倾盖,即结同心盟。

渊源吉阳翁,单父流政声。

揖予论圣学,援言多明徵。

予言学晦久,常觉乃常明。

觉岂自外求,良知启灵扃。

浮云撤重蔽,太虚自流形。

仕学岂两涂,尸居凛明庭。

惭予固谫劣,岂足窥微精。

一贯垂孔训,日新诵盘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