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洞中流水云门乐,崖上寒莎伏帝裳。
觌面突高三百尺,拟将金薤托琳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观,以洞中流水和云门乐为背景,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洞中流水云门乐"暗示着洞穴内潺潺流水与悠扬的仙音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仙界氛围。"崖上寒莎伏帝裳"则借寒草覆盖在峭壁之上,仿佛是天帝的衣裳披挂在崖顶,增添了神秘和崇高的色彩。
"觌面突高三百尺"直接描绘了山峰的陡峭和高耸,"觌面"即面对面,形象地写出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拟将金薤托琳琅"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薤"可能象征珍贵的物品或仙草,"琳琅"则常用来形容美玉,诗人借此表达想要将这些美好的事物托举于这高峻之巅,寓意着对高尚品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延平凤山的奇特景象,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具有浓厚的道教隐逸思想。
不详
清波映文石,置此亦奇事。
年年上巳时,聊将姓名记。
溪山号清绝,自古产奇人。
可惜吾夫子,南来不到闽。
清池绿如染,到此颜为破。
幸有诗仙来,珠玑剩教唾。
三尺有正气,外邪何可干。
功用虽未见,韬藏谁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