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宣南都帖赞

符祐战,九河溢,砥柱植兮。

圭确竞,天地昏,清风涤兮。

大中之道,关百圣而不熄兮。

用之不失其时,公独得兮。

公笔之不倚,而字之不泐兮。

公意之不偏,而态之不迫兮。

我观此书,公心尚可觌兮。

形式:

翻译

符祐之战爆发,九条河流泛滥,砥柱般的人物屹立。
天地混沌,光明被遮蔽,清风却能洗涤这一切。
大道至公,连接百代圣贤,永不熄灭。
遵循道义,把握时机,唯有公正之人能做到。
公正无私,书写不偏颇,字迹清晰可见。
心意公正,态度不强迫,他的本心清晰可辨。
我审视这部作品,公心依然显露无遗。

注释

符祐战:比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或冲突。
九河溢:形容洪水泛滥,象征混乱。
砥柱:比喻坚定的支柱人物。
圭确:比喻公正无私之心。
天地昏:形容天地昏暗,象征混沌不明。
清风涤:清风代表正义,清除混沌。
大中之道:指公正之道,包容万物。
公独得:只有公正的人才能做到。
公笔:公正的笔触。
字之不泐:字迹清晰,不模糊。
态之不迫:态度自然,不强迫。
我观此书:我观察这部作品。
公心尚可觌:公正之心仍然清晰可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范忠宣南都帖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描绘符祐战事中的洪水滔天,砥柱中流的象征意象,象征着范忠宣在动荡时局中的坚定立场和高尚品格。"圭确竞,天地昏,清风涤兮",形象地刻画出他在混乱世道中如清风般涤荡浊气,坚守正义。

"大中之道,关百圣而不熄兮",赞美他遵循大道,即使众多圣贤也无法熄灭他的光辉。接下来的诗句强调了他把握时机的智慧和公正无私的态度,书法作品中既无偏倚,字迹也清晰可见。最后,诗人通过观赏其书法,感受到范忠宣的公正之心仍然鲜明可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书法艺术为载体,赞扬了范忠宣的道德品质和艺术才华,展现了岳珂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范资政早馔帖赞

元祐多世臣。公之德,由忠文。岷有阜,江有源。

传是帖,存名门。

形式:

试庐陵贺发竹丝笔

此君素以直节名,延风揖月标韵清。

何人心匠出天巧,缕析毫分匀且轻。

居然束缚复其始,即墨纡朱封管城。

世门官爵岂必计,且幸一家同汗青。

形式: 古风

述山中语呈郡侯董庭直少监

山行霜清群木落,回首重云望城郭。

城郭西畔江正横,中有千骑随双旌。

山头一湾霜月明,旌底史君如许清。

我行山间已一月,枕石漱流更奇绝。

颇从野老谈政声,所恨轻为数旬别。

别来有书招我归,我适把酒穷攀跻。

相呼一醉已心许,野老来前听我语。

今年岁歉流离多,带牛佩犊无奈何。

史君镇静不猛厉,使汝安卧仍行歌。

山中故侯布鞋湿,杖挂百钱遗不拾。

新来又拜散人呼,正好举杯和月吸。

我醉汝醉今赖谁,为言野老知不知。

形式: 古风

雨中观庐山(其一)

雨里观山夐不同,何须九叠看屏风。

紫觚坛上排苍璧,青步障边铺翠茸。

谷锦未回晴日照,衣绡聊借淡烟笼。

祇今万木添红缬,更倩青霜染晓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