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秋雨

小雨秋光池上馆。记赏残荷,昼静珠帘卷。

文袖画阑香尚暖。无端唱彻遐方怨。

消歇银筝兼翠管。何限悲欢,历历从头算。

悄立空庭花露泫。夜阑月照凄凉伴。

形式:

鉴赏

这首《鹊踏枝·秋雨》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叶恭绰所作,描绘了秋雨中池馆的寂寥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

“小雨秋光池上馆”,开篇即以“小雨”点明季节与天气,秋光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显萧瑟的场景之中。池上馆,作为背景,既为自然景色提供了舞台,也暗示了人物的所在,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自处的意境。

“记赏残荷,昼静珠帘卷。”残荷是秋天特有的景致,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结束,同时也蕴含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昼静与珠帘卷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宁静与雅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只有微风轻拂,荷叶轻轻摇曳的声音。

“文袖画阑香尚暖,无端唱彻遐方怨。”文袖,指的是女子的衣袖,此处借以形容女子的优雅与柔美。画阑,即绘有图案的栏杆,香尚暖,暗示着女子身上的香气还未完全散去,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无端唱彻遐方怨,则通过女子的歌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哀怨,情感深沉而复杂。

“消歇银筝兼翠管,何限悲欢,历历从头算。”银筝与翠管,均为古代乐器,代表了音乐的美妙与艺术的魅力。消歇二字,意味着音乐的结束,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起伏与变化。何限悲欢,历历从头算,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既有欢乐的记忆,也有悲伤的时刻,情感丰富而深刻。

“悄立空庭花露泫,夜阑月照凄凉伴。”悄立空庭,女子独自站立于空旷的庭院中,花露泫,花上的露水在月光下闪烁,增添了几分凄美的情调。夜阑月照,夜晚已深,月光洒落,更显出环境的孤寂与冷清。凄凉伴,既是环境的描述,也是情感的流露,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整首词通过对秋雨、池馆、残荷、音乐、月光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场景,展现了词人对于生命、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感旧

年时碧榭吹香雨。载酒题红侣。绿阴今怨赏春迟。

何况绿阴不见见残枝。枝头落尽芳云影。

袖亸罗屏冷。无人悄悄立苔阶。

愁见一双粉蝶扑侬怀。

形式:

山花子.红亭

三面红亭放日迟。小窗斜卷受花枝。

间却锦棚芳树底,引莺儿。

艳曲初翻余懊恼,梦书閒检费疑思。

偏是寻常行坐处,没心期。

形式:

金缕曲.岁不尽四日,早起严寒,玩玉珩前日百花洲同游之作,辄为继声

忆昨东湖步。到荒寒、悄无人处,一堤横互。

破槛孤亭相衬着,几笔云林枯树。

似倩女、澹妆幽素。

一片明漪平若镜,照秋波、柳叶弯眉妩。

疑宛在,画中语。东湖遗迹今祠宇。

算人间、浮名值甚,也凭遭遇。

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可携锄荒圃。

聊僭号、百花洲主。

冷淡生涯平等法,问先生、知我忘言否。

三亩宅,更何许。

形式:

更漏子.记梦

冰钿贴,云鬟叠。梦断当时粉靥。空宛转,自温存。

冷衾香不薰。花前绪。窗前语。记煞曲廊婴武。

檐溜滴,晓钟天。知卿今可眠。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