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比部元美塞上

万里烽烟接塞垣,西风立马望中原。

浮云尚走陈琳檄,明月还开庾亮尊。

青草北临沙碛断,黄河秋绕蓟城翻。

汉庭正是筹边日,谁遣长缨到玉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寄王比部元美塞上》描绘了边塞雄浑壮丽的景象,以及对国家边防事务的深深关切。首句“万里烽烟接塞垣”展现了广阔的边疆战事烽火连天,显示出紧张的军事气氛。诗人骑马独立,"西风立马望中原",借西风寄托思乡之情,同时眺望中原,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颔联“浮云尚走陈琳檄,明月还开庾亮尊”运用典故,将浮云比喻为疾驰的军令,暗示战争的迅速和紧迫;而明月则象征着诗人与朋友的共饮之谊,即使在战乱中,他们的心意相通。颈联“青草北临沙碛断,黄河秋绕蓟城翻”进一步描绘边塞景色,青草尽头是荒漠,黄河秋水环绕着蓟城,画面凄凉而壮阔。

尾联“汉庭正是筹边日,谁遣长缨到玉门”点题,直指朝廷正在积极筹划边防大计,但诗人却发出疑问:是谁能派遣使者带着长缨(代表军事行动)来到遥远的玉门关?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领的期待,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融入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思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沉的历史感。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百魁参军脩贡京师事竣还成都

仗剑堪嗟行路难,春风一骑发长安。

愁心万里悬秦栈,壮志三年走汉冠。

白发自于官序拙,青山不改客途寒。

相知已向文园卧,飞檄无劳父老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天津同吴给舍舟中对月

独驱嬴马出燕关,咫尺风云敢自攀。

明月共悬千里外,春阴不散五陵间。

书生彩笔谋仍拙,诸将黄龙战未还。

何处忽来杨柳曲,沧江一夜鬓毛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登直姑城楼

吴樯楚舵望中收,西北风烟接上游。

海气倒垂千嶂远,燕关日抱五云流。

贾生封事馀双泪,王粲思乡自百忧。

向夕苍苍洲渚乱,断鸿哀角不堪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同徐中郎吴给事访李使君郡斋

揖客龙门意未轻,北来风雨滞孤城。

青山不尽檐帷色,浊酒深知傲吏情。

岂谓汉庭疏汲黯,翻令东海重黄生。

漫从华发悲留滞,岳牧于今有大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