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白岩山的静谧与神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只有山光无水声”,开篇即以“山光”与“水声”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空灵的氛围。山光,指的是山峦在阳光下的景象,这里既指视觉上的美景,也暗含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澄明。而“无水声”则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仿佛连自然界的流水声都已消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感。
“我疑神物固岩扃”,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疑惑与敬畏。这里的“神物”可能指的是守护山林的神灵或某种超自然的存在,“岩扃”则是岩石形成的门户或屏障,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险峻与封闭。诗人似乎在质疑,如此壮丽而又隐秘的山景,是否真的只是自然之力所为,还是有超乎自然的力量在其中守护与维持?
“如何凿得飞泉出,当为山僧叱六丁”,最后两句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探讨了山中飞泉的来源。飞泉,即从高处直落的瀑布,其形成往往需要某种力量的推动。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这样的奇景是如何形成的?是自然之功,还是有人为之?“六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六位天神,负责开山辟路,此处借指能开山凿石的非凡之力。诗人推测,或许正是山中的僧人,以其虔诚与法力,呼唤六丁神将,才使得这飞泉得以从山中涌出。
整首诗通过对白岩山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好奇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和谐共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