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连句再赋六忆(其六)去

忆去时媚眼故看人,情波一分秋。

渐铜壶滴尽,珠帘放下,残月当楼。

忍见笼灯上了,欲步又回头。

私祝朱扉槛,阻住莲钩。

早又魂销尽也,只鸳廊屟迹,尚为郎留。

怎丁宁忘了,明日早来不?

裹瓜仁一方罗帕,在侬怀知是甚时投?

相思味从新领略,今夜拚休。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后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忆去时媚眼故看人”,回忆起与恋人分别前的场景,眼中含情,依依不舍。接着“情波一分秋”,情感如同秋天的波浪,深沉而绵长。

“渐铜壶滴尽,珠帘放下,残月当楼”三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暗示着离别的哀愁。紧接着“忍见笼灯上了,欲步又回头”,表达了主人公在即将离开时内心的挣扎与不舍,想要离去却又忍不住回头一瞥。

“私祝朱扉槛,阻住莲钩”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恋人的思念,仿佛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对方能够阻止自己的离去。接下来“早又魂销尽也,只鸳廊屟迹,尚为郎留”,表达了即使魂已消散,但恋人的足迹仍留在心中,无法忘怀。

最后,“怎丁宁忘了,明日早来不?”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恋人的深情呼唤,希望对方能记住自己,早日归来。结尾“裹瓜仁一方罗帕,在侬怀知是甚时投?相思味从新领略,今夜拚休”,以小物件的寄托,象征着思念之情,即使在今夜也无法摆脱,只能任由相思之苦弥漫心间。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恋人的深切关怀与期待,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子大丈属效湘社集体赋六忆词(其一)来

忆来时点屟向回廊,低声怕郎知。

喜笼灯渐近,金铃小犬,吠傍琼帷。

恼煞兰姨憨笑,玉手卷帘迟。

行过阴丛里,花影参差。

已是秋千力困,又累卿纤步,百尺楼梯。

说弓鞋未绣,明日踏青期。

被阑角尖风欺负,忍春寒只著茜罗衣。

却赢得茜纱裙幅,微渍香泥。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子大丈属效湘社集体赋六忆词(其二)坐

忆坐时香烬懒重薰,支颐近妆台。

却停针不语,欹鬟未整,共斗牙牌。

厌煞灵猧低唤,身傍麝裙挨。

琼姊还偷觑,未把帷开。

细拨熏笼余火,怕灰残心字,炙损金钗。

更抱郎横膝,教捻凤头鞋。

隔钿窗文茵斜倚,爱团圆明月好投怀。

眠迟惯更筹细数,响送珠街。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子大丈属效湘社集体赋六忆词(其三)食

忆食时玉案惯双偎,馋口早流涎。

为檀奴生日,持斋私祝,人月长圆。

休遣小姑尝酒,杯侧画文鸳。

鹦鹉偏忘饲,唤向窗前。

小试调羹纤手,把梅盐共糁,故要郎酸。

问别来滋味,谁替劝加餐?

恁红莲炊成香饭,愿渠侬两意镇相怜。

还试看燕支余晕,犹著唇边。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子大丈属效湘社集体赋六忆词(其四)眠

忆眠时翠被自笼头,佯羞托春酲。

只诃梨紧系,倩伊亲解,斜背红檠。

那怨昨宵耽误,重与订兰盟。

梦里还频唤,两字卿卿。

谁把铜壶添水,乍月痕东上,倏近三更。

喜酥胸贴暖,争怕嫩寒生。

怪蓦地檀郎太猛,不提防人听堕钗声。

肯输与枕间双凤,惯并头横。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