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初月》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初升之月带来的独特景象与情感体验。
首句“银河谁下钓”,以银河比喻广阔的天空,巧妙地引入了月升的情境,仿佛有人在银河中垂钓,引出月亮的升起。接着“天道自张弓”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亮的升起比作天道自然张开弓弦,形象地展现了月亮升起时的动态美。
“色借桑榆日,凉生玉笛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月光仿佛借用了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同时,微风吹过,仿佛带来了玉笛的凉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凉的氛围。
“山光开半面,人影在墙东”则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山峦在月光的照耀下,展现出半边清晰的轮廓;人影在墙东投射,与月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不俟居弦望,清辉万国同”表达了诗人对月光普照、不分国界的感慨。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月光的清辉,寓意着和平与和谐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月光之美及其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谐与和平共处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