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寮

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

柏禅费酬对,松官缚爵禄。

此君真有道,虚心自岩谷。

每以阅世人,得之定超俗。

夜夜幽露寒,惊我庭下绿。

独出万物表,清蟾映疏玉。

嘉此烟雾姿,本无霜雪辱。

朔风舞郊野,秀气压群木。

旧根走苔径,新梢出云屋。

要令千亩广,会待春雨足。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独自登上简陋的小屋,眼前景象显得局促而贫瘠。
面对柏树禅师的智慧,我感到难以回应,松树官员的职位束缚了我的追求。
这位松树先生确实有道行,它的心空旷如山谷,虚怀若谷。
每当观察世间百态,我发现它定能超脱世俗。
夜晚寒露滴落,惊醒我庭院中的绿色生机。
它独自挺立于万物之上,清冷的月光映照着稀疏的枝叶。
我欣赏它的烟雾缭绕的姿态,从未因霜雪的侵袭而屈服。
冬风吹过郊野,它的秀美气息压倒了群木。
老根蔓延在青苔小径,新枝从云端的房屋探出。
我期待着它能生长成千亩的林海,只待春雨充足之时。

注释

解衣:脱去衣物。
物色:景象。
柏禅:指柏树禅师。
松官:比喻松树的官位象征。
岩谷:形容山岩深谷,象征高洁。
阅世:观察世间。
超俗:超越常人,不凡。
清蟾:明亮的月亮。
烟雾姿:烟雾缭绕的样子。
朔风:北方的寒风。
秀气:优美的气质。
云屋:云层之上,形容高远。
春雨足:充足的春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以及超脱世俗纷争的心灵自在。

“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表明隐者的居所简陋,但他并不为此感到局促,而是心怀坦荡。接着,“柏禅费酬对,松官缚爵禄”则暗示隐者不以功名利禄为念,只是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此君真有道,虚心自岩谷”明确指出隐者的生活方式是他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他的心灵在山谷之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紧接着,“每以阅世人,得之定超俗”则表达了隐者通过观察世间万象,获得了超越凡尘的智慧。

“夜夜幽露寒,惊我庭下绿”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景象,露水滴落,使得庭院中的植物显得格外鲜绿,这种意境反映了隐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独出万物表,清蟾映疏玉”则形象地描绘了一轮明月悬挂在稀疏的树梢间,与露水珠光相映照,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这里的“独出万物表”强调了月亮之美与众不同。

“嘉此烟雾姿,本无霜雪辱”赞美了自然界中那些不受尘世污染、保持纯洁本性的美好。而“朔风舞郊野,秀气压群木”则写出了秋风在乡间舞动,带着清新的气息压过众多树木。

“旧根走苔径,新梢出云屋”描绘了隐者生活的另一面,他的足迹踏过青苔小径,而他的屋宇则是新修的,仿佛连通云端。最后,“要令千亩广,会待春雨足”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期望的寄托,希望在春天来临之际,万物复苏,自己的心灵也能得到充分的滋润和扩展。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隐者为对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66)

吴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乡诗

饮中境界妙四海,楚屈未知风俗淳。

陶然席地已忘载,夜缚瓮下初不嗔。

逃禅骂坐本真率,时一中之眇万物。

纵兵端欲捲愁城,乐贤未始忘欢伯。

佳处风光殊可人,好德悬知必有邻。

黄花解劝张季鹰,俗妇那识刘伯伦。

世间万物败人意,不如常作个中计。

形式: 古风

题马上元所藏赵墨隐画渊明四诗

我不识赵子,见此便得之。

谈笑出丘壑,粲然备四时。

似闻月旦评,气压渊明诗。

马卿宰白下,惯作烟云嬉。

归来九衢尘,旧好不少移。

慇勤著怀袖,亦足慰梦思。

我本家北阜,一官老京师。

颇怀月下松,披图觅幽姿。

正恐林间鹤,怨我归无期。

那知此心在,衡宇终栖迟。

谁怜阿堵中,几有一斛泥。

愿分溪上山,供我笏拄颐。

形式: 古风

题质龟轩

清江料事错,来作刳肠翁。

不知几许灵,堕此朽骨中。

时出纵横文,随意侮儿童。

谁识轩中人,本自无吉凶。

平生不惊俗,要与众客同。

人言可为鉴,试卜来年丰。

形式: 古风

题翘翠轩诗

老木拔云苍翠起,新篁挟雨枝叶美。

下有数峰莓苔寒,先生俯仰一笑喜。

乘兴把书坐秋风,超然吐论飞长虹。

客星忽去璧月上,陶陶醉卧玻璃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