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名为《诗僧归儒》。诗中表达了诗人厌倦了佛门生活,想要回归世俗,重新学习儒家学说的心情。
"厌作人间粥饭僧"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这种心境变化,说明她对寺院的日常生活已经感到厌烦,不愿再做一个只为粥饭而活的和尚。"等閒来续义铦灯"则透露出诗人渴望知识的光芒,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点亮心中的智慧之灯,继续学习和探索。
"近吟气味无蔬笋,旧学工夫尚葛藤"两句中,“近吟”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佛经或是儒家经典的吟诵,但她感觉到这种吟诵缺乏了鲜活的气息和滋味,类似于没有蔬菜的笋无法令人满足。"旧学工夫尚葛藤"则表明诗人对于过去学习儒家经典的修为仍然感到自豪,这些修为就像坚韧不拔的葛藤一般。
"花下飞鞭身洒落,风前扶帽发鬅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要摆脱寺院生活回到自然和自由状态的情景。她想象自己在花丛中奔跑,鞭子甩出,身体自由地跳跃;或者是在风的吹拂下调整着帽子,头发随之飘逸。
"浪仙素不修书问,有愧昌黎诧可朋"最后两句中,“浪仙”可能是诗人自称,她没有像传说中的仙女一样,整日沉迷于书籍的追寻和知识的探索。"有愧昌黎诧可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儒家经典而感到羞愧,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佛门生活与儒家学问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对于知识和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