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问天》以黄文仪的笔触,表达了对世间不公的深刻反思与追问。诗中“骚首沈吟问太清”,开篇即以动作描写展现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思考,仿佛在仰望苍穹寻求答案。接着,“人间何事不平鸣”一句,直指社会现象中的种种不公,引发读者共鸣。诗人似乎在质疑,人间为何总有不平之事发生,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随后的“几回欲洗巢由耳,飞到蓬山卧月明”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想象,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纯净的愿望。巢由,指巢父和许由两位古代隐士,象征着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生活;蓬山,则是传说中的仙山,代表了超脱现实、接近理想境界的地方。诗人想象自己如同飞鸟一般,逃离尘嚣,栖息于月光下的蓬山之上,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