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溧阳达上塘官河舟屡行矣不能尽名其所经偶书小韵

平生溧阳船,白首凡几遭。

宜其登览地,靡复应接劳。

吴流乱如带,吴岫冗若毛。

吴人阙共载,吴语闻空嘈。

虽云面目熟,竟尔名字逃。

冬常置雨雪,春复冲波涛。

兹行又累日,逆风苦悲号。

曾微咫尺帆,颇费千万篙。

一以付累句,再焉兹薄醪。

诗书陶靖节,相马九方皋。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一生在溧阳的船上度过,白发苍苍已历多少次航行。
这里本是适合登高游览的地方,不再有频繁的劳顿之感。
吴地江水像乱带般流淌,山峦起伏如毛发密集。
当地人缺少一同乘坐,只听见吴语嘈杂声声。
虽然面孔熟悉,但姓名却难以记住。
冬天常有雨雪,春天又面临波涛汹涌。
这次行程又持续多日,逆风中痛苦地呼号。
曾经小小的帆影,却需耗费无数的竹篙。
我把这一切都寄托在这诗句中,再献上这杯薄酒。
诗书陪伴着陶渊明,就像相马的九方皋寻找千里马。

注释

溧阳:地名,古代属江苏。
白首:指年老。
登览:登山游览。
靡复:不再。
吴流:吴地的江流。
吴岫:吴地的山峦。
阙共载:无人共乘。
嘈:嘈杂。
面目:面孔。
名字:姓名。
冬常置雨雪:冬季常常下雪。
逆风:迎着风向。
咫尺帆:近在咫尺的帆影。
累句:连续的诗句。
薄醪:淡酒。
陶靖节:陶渊明的别称。
九方皋: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人。

鉴赏

这首宋代赵蕃的诗描绘了诗人从溧阳乘船至上塘官河的多次旅程,途中景色变化多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诗中通过"白首凡几遭"表达了岁月流转,舟行经历之频繁,"吴流乱如带,吴岫冗若毛"运用比喻,生动描绘了江流的蜿蜒和山峦的密集。诗人感叹"吴人阙共载,吴语闻空嘈",意指舟行时缺少陪伴,语言交流的孤独。

诗中"冬常置雨雪,春复冲波涛"写出了不同季节的舟行艰辛,"兹行又累日,逆风苦悲号"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诗人感慨万分,连小小的船帆都显得无比巨大,需要无数篙桨之力,"一以付累句"表达了他借此诗记录心情,"再焉兹薄醪"则借酒抒怀,寄托对陶渊明和相马能手九方皋的敬仰。

整首诗以舟行经历为线索,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况味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728)

赵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字:昌父
  • 号:章泉
  • 籍贯:郑州
  • 生卒年:1143年~1229年

相关古诗词

至日与明叔逸及明叔之子凉孙饮

至日还为客,穷愁亦去年。

阴阳自升伏,老壮只推迁。

易险安常度,呴濡无妄怜。

儿能寿翁酒,不必问遇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至节矣犹未见梅颇形思渴书呈斯远滕兄主簿前日书来亦问梅花消息并此奉简

言归虽故栖,雅志亦良友。

奈何数诗筒,不得屡杯酒。

纵云三十里,每见莫能久。

是以朝暮间,相思辄成又。

去年梅花作,佳处犹在口。

今年梅花期,抚事才转首。

翩思接中屦,兀若限林薮。

君行集彤庭,我政安瓮牖。

西湖觅林逋,东阁怀杜叟。

寒岁识松坚,同心见兰臭。

前朝习凿齿,书来问安否。

并话罗浮山,抗尘应抖擞。

形式: 古风

舟中雨作

旱而逢小雨,月亦当季秋。

便觉重阳近,还成一舸游。

关余荒径菊,愧尔没波鸥。

诗就云如卷,推篷得纵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舟行

夜来投宿定花浦,乞晓占风更前迈。

波涛汹涌势莫遏,顾视吾舟真若芥。

是时霜威甚可怖,篙师战缩不可耐。

急温浊酒浇肺肝,向者饥寒夫安在。

自怜不比娄师德,未可轻犯垂堂戒。

径搜苦语谢江神,恐惧偷生勿吾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