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岳所作的《谒刘谏议祠再用元博韵二首(其二)》。诗中以拜谒刘谏议祠为背景,表达了对刘谏议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的敬仰之情。
首句“泮宫西畔野城湾”,描绘了祠堂所处的环境,泮宫是古代学府的象征,野城湾则暗示了祠堂所在之地的自然与宁静。接着,“一拜高风一厚颜”两句,通过“高风”和“厚颜”的对比,赞美了刘谏议的高尚品格和深远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在面对如此崇高人物时的谦逊态度。
“砥柱不随流水去,浮名真作片云还”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刘谏议比作砥柱,象征其坚定的立场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而“浮名”则比喻那些短暂虚幻的名声,与“片云”相对,强调了刘谏议精神的永恒价值。
“当时多士惊鸣凤,此日斯文仰太山”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刘谏议才华与德行的赞誉,以及对其对后世文化贡献的敬仰,将他比作“鸣凤”和“太山”,寓意其才华横溢和地位崇高。
最后,“何物斯文澌尽久,芳祠长对夕阳閒”两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感慨,以及对刘谏议祠长久存在的期待,希望其精神能够永远流传,如同夕阳下的祠堂,虽静默却充满深意。
整首诗通过对刘谏议祠的拜谒,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