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
埋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
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
神踪许为苍生起,愿击香车上九霄。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强烈的求雨心情,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渴望。"未跃天衢卧寂寥"表达了天空阴霾、乌云密布的景象,而"碧潭流溢海山腰"则是对山谷间水流汇聚成河,充沛有余的生动描绘。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天气的干旱和大地的渴望。
接着的"埋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则传达了诗人对雨水的迫切期待,即使隐藏着的云头(指积蓄的云气)已经有许多天了,但愿意通过某种方式激发风雷,以带来及时雨。这里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中力量转换的理解和想象。
"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期望,意思是既然有愿意改变乾旱局面的决心,又怎能不希望天降甘霖以滋润干涸的大地呢?
最后两句"神踪许为苍生起,愿击香车上九霄"则更具象征性。诗人通过设想神迹出现,以此来唤醒自然之力,使大地回春;而"愿击香车上九霄"则是对天界的祈求,希望乘坐香气如云的仙车直达高空,以实现求雨的心愿。这里既有诗人内心的虔诚,也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祈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雨水的迫切期待,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不详
作庆历诗赓石介,读开元报喜孙樵。
自节蒉桴谐律吕,岂无木铎采风谣。
圣主出矣千载遇,王言大哉万口夸。
闻道朝廷却苞篚,更无方镇进鞭靴。
新擢咸淳两台端,可继庆历四谏官。
安知千载无南董,异日求君谏草看。
遵新天子法永阜,为先皇帝服通丧。
初元年素幄视草,千万世青史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