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林世交持其尊甫补松世丈溪山无尽图索题,题卷中有先人七古诗,伏读数过,凄然有作

幼读高堂题图诗,诗中尽含无尽词。

我今披图瞻公像,图外殊系无尽思。

时阅四五十年久,劫历水火刀兵后。

城郭人民尽变迁,溪山犹得包诸有。

天生福地付福人,画本印證风味真。

山灵到处神呵护,不随俗氛委灰尘。

况复宗子孝行笃,宝泽胜比宝金玉。

护此图卷舟车偕,患难捧作蓼莪读。

十载流离海上归,适我菰城三度来。

相逢歧路增叹息,望云不见颜不开。

片片飞入溪山里,欲断复连情难已。

断时惆怅隔人间,连则风尘绾故里。

我后君生三十年,旧雨新雨感从前。

索题诗句辞未可,题不敢题思渺然。

相思何在渺难语,恍惚重桂堂前处。

父执父书两莫分,如闻所言吾语汝。

吁嗟乎,一卷中见雷陈交,画兮诗兮神不遥。

固知思泪同无尽,苕霅溪清弁山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许传霈为陈艺林世交所持之溪山无尽图所作的题诗。诗中充满了对陈艺林及其父亲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图中所蕴含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赞美。

诗的开头提到幼年时读到的高堂题图诗,引出对陈艺林父亲作品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观看这幅图时,心中涌起的复杂思绪,以及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他感慨于福地与福人的相配,山灵的守护,以及陈艺林家族的孝行和宝泽。

诗中特别提到了陈艺林父亲的作品,强调了其风味的真实性和艺术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陈艺林的感激之情,称其为“宗子”,并赞扬其孝行。诗人还提到,自己曾经历流离失所,但每当看到这幅图卷,便如同捧着蓼莪(《诗经》中的一篇哀悼亡亲的诗),心中充满悲伤与怀念。

最后,诗人感叹于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虽然无法直接表达对陈艺林的思念,但仿佛能感受到在桂堂前的重逢。他将陈艺林的父亲视为自己的长辈,并以“父执”相称,表达了对陈家的深厚感情。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亲情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前诗题后谛观卷中先人印章为前时所未见者,再成七律写怀

重到吴兴八桂堂,词存七字认遗章。

搜穷沧海馀生晚,劫历红羊斯道伤。

要识石交崇世得,无愁云外落天香。

学吟一再羞貂续,手泽于今未敢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徐墨农见题菰城话雨图次卒章韵报之(其一)

棘闱鏖战集名流,况复明湖烟景稠。

料峭西风偏扑我,不教同话六桥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徐墨农见题菰城话雨图次卒章韵报之(其二)

共列门墙溯品流,惟君健笔粲花稠。

珠光长照苕溪月,不数人间桂子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沈稚斋见题话雨图次韵报之并酬春间招饮

桑田郊外绿,环堵乐陶然。

风雨良朋会,壶觞旧日缘。

图书资蕴酿,名利漫拘牵。

剪烛明窗小,池边石立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