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五言一首

累疏皆中寝,孤忠奈众咻。

人方袖瓦送,君独举幡留。

不记邯郸梦,犹贪洛社游。

而今都已矣,恸哭过西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政务繁忙都只能在夜晚处理,你的忠诚却独自面对众多非议。
人们都在袖手旁观,只有你坚持自己的立场。
你忘记了过去的邯郸之梦,仍然向往洛阳的聚会。
如今一切都已成为过往,只能在西州痛哭怀念。

注释

累疏:繁重的政务。
中寝:深夜。
孤忠:孤独的忠诚。
众咻:众人指责。
袖瓦:袖手旁观。
举幡:坚守立场。
邯郸梦:过去的理想或回忆。
洛社游:洛阳的聚会向往。
都已矣:一切都结束了。
西州:某个地点,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辉煌或哀伤。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某些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现实的无奈与悲痛。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深沉的历史感。

"累疏皆中寝,孤忠奈众咻。"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孤独坚守、不随波逐流的情形。"累疏"指的是重复或多次的努力,而"皆中寝"则意味着这些努力都未能实现,反而陷入了沉睡或遗忘之中。"孤忠"表达了一种坚持原则和信念的情怀,但这种"忠"似乎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力,无法改变世态的冷酷。

"人方袖瓦送,君独举幡留。"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上述情感。在这里,人们都在忙着送别离的人物象征的"瓦"(可能指的是古代离别时赠送的陶瓦),而诗中所指的"君"则是坚守某种信念或理想,只是在举起象征性的"幡"(旗帜)来表明立场。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周遭环境的不满。

"不记邯郸梦,犹贪洛社游。" 这两句展现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邯郸梦"可能象征着某种虚幻或逝去的理想,而"洛社游"则是对古都洛阳的一种留恋,这里所指的可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最后两句"而今都已矣,恸哭过西州。" 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哀和无奈。在这里,诗人承认一切美好如同逝去,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恸哭"是一种强烈的情感释放,而"过西州"则可能象征着一种长久的旅程,也许是心灵上的逃离或寻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以及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又五言二首(其二)

剖决时通夕,将迎或望尘。

官为贤令尹,位下郡专人。

尚欲平州欠,何曾叹县贫。

能容老夫否,负耒去为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又五言二首(其一)

子去临民社,公私必小宽。

皆云官似水,谁道县如滩。

村绝追胥迹,溪无督赋瘢。

自从陈李后,古调少人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又四首(其四)

幸无再榷与三输,得半犹堪活窭儒。

宁揖刘郎归钓濑,肯于孟守觅崲湖。

杯中兴至休辞饮,膜外名虚不必沽。

晨出作劳宵稳睡,管他布谷更提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又四首(其三)

薄收仅足了冬输,晚觉明农胜业儒。

稍喜尘清如□峒,更祈田熟似苏湖。

小船杨柳阴中泊,大斗杏花深处沽。

游野归来天欲雨,云边玉女屡投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