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周巽的《哀故左丞余公阙》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位在舒州战守七年、最终壮烈牺牲的左丞余公的哀悼之情。诗中不仅展现了余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舒州控淮海,蚩尤直层城。”开篇即以舒州的战略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入,暗示了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蚩尤直层城”则暗喻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余公此战守,七年无援兵。”点明了余公在此坚守七年的事实,同时强调了他面临的孤立无援的困境,凸显出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公有大将略,烈烈如杲卿。”通过对比,赞扬余公的军事才能如同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杲卿,表达了对其卓越能力的高度肯定。
“百战死城下,向来一书生。”转折处揭示了余公的身份——原本只是书生,却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为国捐躯,令人敬仰。
“长淮失保障,寒潮送哀声。”描述了战争导致的后果——长淮失去了保护,寒冷的潮水似乎也在诉说着人们的哀伤,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至今父老言,闻者涕泣零。”最后,诗人通过父老们的回忆和哀叹,将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感受到余公牺牲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英雄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余公英勇事迹的追忆,以及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英雄主义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