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悼楚石和尚诗(其二)”为题,出自明代诗人智及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与哲理,展现了对佛法深邃理解与对逝去高僧的深切缅怀。
首句“圣主从容问鬼神”,以“圣主”象征佛法的至高权威,通过“从容问鬼神”的情景,引出对佛法奥义的探讨。次句“当机一默重千钧”,强调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的重要性,如同千钧之力,暗示了佛法智慧的深远与力量。
“荼毗直下金门诏,火聚全彰净法身。”这两句描述了佛法中的涅槃过程,通过“荼毗”(火化)象征着灵魂的解脱,而“金门诏”则寓意佛法的启示与指引,火聚的景象彰显了佛法的纯净与庄严。
“平地惊翻三世佛,等闲瞎却一城人。”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佛法的影响力与震撼力,即使在平凡之地也能引发深刻的变化,甚至可能使整个城市的人们受到启迪或影响。
最后,“大悲愿力知多少,枯木花开别是春。”表达了对佛法无量慈悲与愿力的赞叹,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事物,如枯木,也能在佛法的照耀下绽放新生,喻示着佛法能赋予生命新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与艺术化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对楚石和尚的哀思,也传达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与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