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其二)

大隐真廛市,名园陋给孤。

留侯先谢病,范老竟归湖。

种竹非医俗,移山不是愚。

对时存燮理,经济自成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繁华都市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通过构建名园来寄托高洁的情操与淡泊的心境。诗人以“大隐真廛市”开篇,巧妙地将隐士置于喧嚣的都市之中,却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超然,展现出隐士与世俗的和谐共存。

接着,“名园陋给孤”一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赞美了隐士精心营造的园林之美,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与佛寺给孤独园的简朴形成对比,强调了隐士追求的精神境界超越物质的奢华。

“留侯先谢病,范老竟归湖”,引用历史典故,将隐士与古代的贤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隐士智慧与决断的敬仰。留侯张良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范蠡则是在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选择了归隐江湖,这两段故事都体现了智者在权力与名利面前的明智抉择。

“种竹非医俗,移山不是愚”,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种竹不仅美化环境,更寓意着以自然之物净化世俗,移山则是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改变现状的决心,而非愚蠢之举。这两句话体现了隐士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改善周围环境的智慧。

最后,“对时存燮理,经济自成谟”,总结了隐士的生活哲学。面对时代,他不仅关注个人的修身养性,更致力于社会的和谐治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句话展现了隐士不仅追求个人的超脱与自由,更承担着社会责任和使命,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个人修养、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其三)

绿野春深地,山阴夜静时。

冰霜缘径滑,云石向人危。

平难心仍在,扶颠力未衰。

江湖兵甲满,吟罢有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其四)

兹园闻已久,今度始来窥。

市里烟霞静,壶中结构奇。

胜游须继日,虚席亦多时。

莫道东山僻,苍生或未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其五)

芳园待公隐,屯世待公亭。

花竹深台榭,风尘暗甲兵。

一身良得计,四海未忘情。

语及艰难际,停杯泪欲倾。

形式: 五言律诗

登小孤书壁

人言小孤殊阻绝,从来可望不可攀。

上有颠崖势欲堕,下有剑石交巉顽。

峡风闪壁船难进,洪涛怒撞蛟龙关。

帆樯摧缩不敢越,往往退次依前山。

崖傍沙岸日东徙,忽成巨浸通西湾。

帝心似悯舟楫苦,神斧夜劈无痕斑。

风雷倏翕见万怪,人谋不得容其间。

我来锐意欲一往,小舟微服沿回澜。

侧身肋息仰天窦,悬空绝栈蛛丝悭。

风吹卯酒眼花落,冻滑丹梯足力孱。

青单吹雨出仍没,白鸟避客来复还。

峰头四顾尽落日,宛然风景如瀛寰。

烟霞未觉三山远,尘土聊乘半日閒。

奇观江海讵为险,世情平地犹多艰。

呜呼,世情平地犹多艰,回瞻北极双泪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