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题雪篷”为题,由明代诗人张泰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冬日江面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之美。
首句“寒波渺渺带银沙”,以“寒波”形容江水在冬季的寒冷与宁静,“渺渺”则描绘出江面的辽阔与深远,而“银沙”则是对江边雪地的生动比喻,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冷冽而纯净的美感。
次句“醉里人乘白玉槎”,将人置于这幅冬日画卷之中,仿佛置身于梦境,乘着“白玉槎”(一种用玉石制成的小舟)在雪白的江面上游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飘逸洒脱的意境。
第三句“一色缀珠三万树”,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江边的树木比作点缀在雪地上的珍珠,数量之多,色彩之丰富,展现出冬日雪景的繁复与美丽。
最后一句“江天何处认梅花”,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提出一个疑问:在这片洁白的天地间,何处能找到那点点梅花的踪迹?这一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悬念感,也暗示了梅花虽小,却能在严冬中绽放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江面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