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七月十九日同嘿园游翠微卢师诸寺》。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寺庙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山灵不愠我来迟”,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灵以情感,表达出诗人虽来迟却未被山灵责怪的心情,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接着,“急雨回风与洗悲”一句,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变化,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凉得以洗涤,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破刹伤心公主塔,坏墙掩泪偶斋诗”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所见的破败景象,公主塔的残破和坏墙的掩映,不仅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不禁流露出对过往的哀伤和怀念。
“后生谁识承平事,皓首曾无会合期”则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指出年轻一代可能无法理解过去的繁荣景象,而自己已至老年,再难寻得与过去相会的机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最后,“三十年前听琴处,秘魔厓下坐移时”两句,将思绪拉回到三十年前,那时在秘魔厓下听琴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让诗人不禁陷入回忆之中,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如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对个人经历和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