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筝语悽红,琴心黯碧,星星梦飐香篝。

丝雨黄昏,消他几曲清讴。

载来千斛馀杭酒,到如今、都化閒愁。

甚心情、诉遍哀弦,冷到银彄。

蟆陵二月生春水,怎落红流尽,不送归舟。

飞絮光阴,离人蚤暮登楼。

泪痕不散春衫晕,怅天涯、处处江州。

剩今宵、怕倚阑干,怕上帘钩。

形式:

鉴赏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樊增祥所作,以筝瑟之音和春水飞絮为背景,抒发了词人的离愁别绪和孤寂心境。开篇“筝语悽红,琴心黯碧”描绘了筝声凄凉如红花凋零,琴音深沉似碧波荡漾,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接下来,“丝雨黄昏,消他几曲清讴”通过黄昏细雨中的清歌声,进一步渲染了愁绪。

“载来千斛馀杭酒,到如今、都化閒愁”表达了词人试图借酒浇愁,但愁绪却无处不在,反而转化为更深的闲愁。接下来的“甚心情、诉遍哀弦,冷到银彄”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法言说的哀伤,连弦乐也无法完全传达,冷意直达人心。

下片“蟆陵二月生春水,怎落红流尽,不送归舟”借春水比喻时光流逝,而落花未送行舟,暗示了离别的无奈和对归期的期盼。“飞絮光阴,离人蚤暮登楼”则描绘了词人早出晚归,独自登楼望远,泪水打湿衣衫,满含离愁。

结尾“泪痕不散春衫晕,怅天涯、处处江州”再次强调了词人内心的哀伤,无论何处,都能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剩今宵、怕倚阑干,怕上帘钩”则表达了词人害怕触景生情,不敢再靠近栏杆或触动帘钩,以免勾起更深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在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交织中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亭怨慢

听江笛、烟中悽语。唤起汀洲,断鸿无数。

渺渺晴川,暮帆摇曳、向前浦。

月痕娟楚,刚照入、牙台去。

除却酒樽时,祇载得、焦琴玉麈。凝伫。

把山公高致,写入淡烟轻素。

黄骢去也,又相送、晚枫江路。

蕙带结、满握愁红,柳枝怨、明湖秋雨。

算剩有琴边,一叶残云无主。

形式:

浪淘沙.和兰当词人来韵

复袖熨香痕。浅酒金樽。罗衾不似向时温。

炙暖银釭閒抱影,楼上黄昏。回首望吴云。

江雁呼群。春朝一雨断人魂。

旧日桐花今又发,碧树当门。

形式:

望海潮.次韵和子珍

黄昏庭院,轻寒帘幕,低花小几纤瓶。

衾冷玉鹅,香焦宝鸭,绵宵漏板无声。栏外雨冥冥。

料炉灰和梦,多半零星。

珠箔飘灯,照人心眼是疏棂。无言懒炙银筝。

怕弦凄调促,月暗花醒。

春事水流,年光箭短,禁他百样飘零。曲槛那时凭。

记屧廊西畔,立尽残更。

不听啼鹃,也应无睡到天明。

形式:

绮罗香

擘麝添香,分泉试茗,窗外竹声敲晚。

薄暝帘栊,犹有细蝉轻燕。

池塘畔、几日西风,早瘦了、藕花一半。

更禁他、素绠银床,萧萧落叶暗蛩满。

悲秋谁似宋玉,聊借筒杯送酒,绮怀同遣。

试读新词,可要素筝低按。

忆桐花、小阁灯凉,无奈是、吟秋人远。

剩今宵、谱入琴丝,曼音和漏转。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