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白沙赠僧古渊诗后

西墅开馀景,东山异物华。

桓荣方在国,韩愈已辞家。

吟刻云扉竹,閒烹石鼎茶。

忘形忽相遇,不用具袈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名为《题陈白沙赠僧古渊诗后》。诗中描绘了西墅与东山的美景,以及桓荣和韩愈的历史典故,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

首句“西墅开馀景”,描绘了西墅在夕阳余晖下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受。接着,“东山异物华”则将视线转向东方,以“异物华”形容东山的奇花异草,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感。

“桓荣方在国,韩愈已辞家”两句,巧妙地运用历史人物桓荣和韩愈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赞美。桓荣在国家中任职,韩愈则选择离开家庭,投身于文学与教育事业,两人的选择虽不同,但都展现了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吟刻云扉竹,閒烹石鼎茶”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吟刻”和“烹茶”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生活态度。竹子与云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石鼎烹茶,则是古人品茗之雅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最后,“忘形忽相遇,不用具袈裟”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古渊偶然相遇的情景。这里的“忘形”不仅指两人忘却世俗身份的相遇,也暗示了心灵上的契合。诗人并不需要僧人的袈裟来证明其修行的状态,这反映了他对精神层面交流的重视,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南谷

渭水来何处,相传此谷中。

清深原地美,流洽出泉蒙。

自与沟渠异,何因鸟鼠同。

怜君重名义,知本意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松月轩

丹房无所有,松月净林坡。

寒径春芳动,晴窗夜色多。

删繁容桂影,倚曲看金波。

共是无情物,玄虚意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南溪小隐

小隐南溪上,悠然世虑忘。

西来山气爽,东去水流长。

午日停诗舰,薰风满钓航。

北窗时一卧,人物似羲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邢把总

世胄才相继,边荒借远过。

秋清閒虎旅,海晏息鲸波。

按辔消吟兴,投壶听雅歌。

太平功业早,胜算欲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