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和张山人苏给事厓山十咏》由明代诗人潘光统所作,通过对厓山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南宋末代皇帝赵昺及其臣民的哀悼之情。
首句“厓门峭削半侵天”,以峻峭的厓山半遮天空的形象,勾勒出其险峻的地理特征,为后续的怀古之情奠定了基调。次句“亡国遗踪倍可怜”,直接点明了厓山与南宋灭亡的历史关联,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深切同情。
接着,“云树尚疑宫扇影,海氛犹似御炉烟”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云树仿佛是宫扇的倒影,海雾则如同御炉的烟气,既展现了历史的虚幻与飘渺,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珠襦埋没空山里,玉殿荒凉逝水前”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珠襦与玉殿,分别代表了皇家的奢华与荣耀,如今却深埋于山林之中,荒废在流水之前,象征着繁华的消逝与历史的沉寂。
最后,“一自翠华流落后,至今陵木怨啼鹃”一句,以“翠华”象征皇帝的行踪,流落之后,陵木上啼鸣的杜鹃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与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历史沧桑与人性悲欢的深刻洞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