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寒著人骨,病躯殊未堪。
雁慵难溯北,花怯不开南。
诗笔少新兴,战觥思旧酣。
边垂何事乐,寂寞月将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春寒时的身心感受,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首句“春寒著人骨”直接点明了季节与环境的特征,春寒虽轻,却能深入骨髓,给人以冷冽之感。接着,“病躯殊未堪”一句,透露出诗人身体状况不佳,与春寒相叠加,更显不适。
“雁慵难溯北,花怯不开南”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因春寒而懒于北飞,花朵因畏惧寒冷而不愿开放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寒的威力。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笔少新兴,战觥思旧酣”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寒中创作的艰难与对往昔饮酒作诗时光的怀念。诗笔不畅,难以抒发新意,而对过去饮酒赋诗的场景充满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边垂何事乐,寂寞月将三”两句,将视角转向边疆,询问为何边疆之人能感到快乐,而自己却在月将三(即接近满月)的夜晚感到孤独与寂寞。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面对春寒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之情。
不详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并塞园林古,春来似不知。
雨轻成冻易,树老发花迟。
剧事随年倦,欢悰入病衰。
芳时期强赏,宴鼓揭天搥。
三月鞦韆节,西郊菡萏洲。
塞寒春尚浅,俗乐政同优。
赏惬杯忘算,歌妍饵失钩。
黄昏垂柳岸,人意共迟留。
拍堤春水展轻纱,元巳清明景共嘉。
人乐一时看开禊,饮随节日发桐花。
红芳雨过妆新拂,绿柳含风带尽斜。
欲继永和书盛事,愧无神笔走龙蛇。
巧匠矜能作水嬉,偶形千状拟真为。
机关自谓无知者,手足其如有见时。
钧叟投竿鱼自出,舞姬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