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横杳霭有无中,叠观层台一梵宫。
万轴琅函方杜口,数声啼鸟正谈空。
溪云抱影侵行屐,香篆飞烟袭晚风。
薄宦羁人如接槢,自惭来往苦匆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中游历,参观古寺的景象。开篇“山横杳霭有无中”一句,通过对山势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秘。"叠观层台一梵宫"则是对寺庙建筑宏伟的赞赏,"梵宫"通常指的是佛教寺院,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种宗教建筑的敬仰。
接下来的"万轴琅函方杜口"和"数声啼鸟正谈空"两句,通过对山中车辆行进声音和鸟鸣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之美的感受。这里"万轴"象征着众多的车马,而"琅函"则是古代车轮的声音;"方杜口"可能指的是山中的某个关隘或狭窄之处;"数声啼鸟"则是在强调自然界中和谐的声音。
"溪云抱影侵行屐,香篆飞烟袭晚风"两句,是对山间溪流与云雾相互缠绕,以及寺庙香烟随晚风飘散的描写。这里"溪云抱影"形象地表达了自然景色的柔和与静谧,而"香篆飞烟"则是对佛教修行生活的一种描绘,通过香烟来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两句"薄宦羁人如接槢,自惭来往苦匆匆"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位仕途不顺的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遗憾和不满。"薄宦"指的是官职浅薄,"羁人"则是被束缚之意;"如接槢"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在仕途上的艰难与无奈,而"自惭来往苦匆匆"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觉得自己的行走在世间总是那么仓促而又不得志。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自然声音和生活状态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鸟鼠荒庭暮,秋花覆短墙。
苍梧云不断,湘水意何长。
泽岸蒹葭绿,篱根草树黄。
萧萧竹间泪,千古一悲伤。
霜染溪枫叶叶丹,翠鳞浮动汐波閒。
盘盘路转千峰表,冉冉云扶两腋间。
掠水轻鸥晴自戏,凌风飞雁暮争还。
结庐姓字无人会,静对庭阴一解颜。
春过莺花无处寻,移舟行近古城阴。
褰衣水上收残片,倾耳枝间觅好音。
山隔曲堤迷远近,鱼跳文藻乱浮沉。
飘然自得江湖趣,陡起归与万里心。
扁舟乘兴漫追寻,路转河回入柳阴。
拂面落花春事尽,避人幽鸟野情深。
惭无健思供吟笔,赖有寒光映客心。
日暮倚风归棹急,一钩新月挂瑶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