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龙门》由金代诗人徐好问所作,通过对龙门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的深思。
“疏凿而来道路通”,开篇即以“疏凿”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龙门峡谷的开辟过程,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道路的通达象征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界的交融,为后文的行旅描写埋下伏笔。
“行人万古翠微中”,进一步渲染了龙门的自然美景,将行人置于一片苍翠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的历史对话。这里的“万古”不仅指时间的久远,也表达了对自然永恒魅力的赞美。
“南山山寺题诗满,一字何曾到禹功”,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南山上的寺庙,满壁的题诗映衬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对比,通过“一字何曾到禹功”的反问,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人类文明成就的双重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功绩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在有限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