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岩

兹岩视诸峰,厥状尤峥嵘。

旧为碧藓封,新有朱栈横。

縻腰尚恐坠,束炬劣可行。

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

仰视神魄悸,俯顾形壳轻。

遂览丹炉基,微闻玉鼓声。

源深足力尽,路黑云气生。

不辨昼夜分,恍疑世代更。

尝闻学神仙,所得由专精。

岂吾诸名士,羡彼一老兵。

欣然约同志,嗣此将寻盟。

安知无白鹿,绝顶来相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游览的景象和心情,充满了对道家神仙之境的向往。开篇“兹岩视诸峰,厥状尤峥嵘”写出了山峰的巍峨壮观,接着“旧为碧藓封,新有朱栈横”则是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人工建筑的交织。诗人通过对比旧新,不仅展示了山中环境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縻腰尚恐坠,束炬劣可行”中的“縻腰”和“束炬”,是古代道教修炼术语,形象地表达了登山之难以及对内心修为的追求。诗人通过这种隐喻手法,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接着“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则是写出了从窄狭到开阔,从昏暗到豁然开朗的心路历程。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精神解脱、豁然开朗的境界。

“仰视神魄悸,俯顾形壳轻”中,“神魄”指的是道教中的精气神灵,而“形壳”则是肉体的比喻。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在“遂览丹炉基,微闻玉鼓声”中,“丹炉”是炼丹之器象征修炼之事,而“玉鼓”则常用以比喻天籁之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内丹修炼的探索和对仙界美妙声音的感受。

“源深足力尽,路黑云气生”描绘了一种深入山中、探寻神秘力量而又感到困顿的情景。这种境遇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精神世界时所遭遇的艰难险阻和内心的挣扎。

“不辨昼夜分,恍疑世代更”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迷惘感。诗人通过这种迷茫的情绪,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尝闻学神仙,所得由专精”则是直接表达了对道家修炼之术的学习和对于专一精进的态度。“岂吾诸名士,羡彼一老兵”中,“羡彼一老兵”可能指的是对某位修炼有成、年纪较长的道人或者仙人的仰慕。

最后“欣然约同志,嗣此将寻盟”表达了诗人与志同道合之士相约,一起追求道家神仙之境的决心。而“安知无白鹿,绝顶来相迎”则是描绘了一种仙界降临、神灵相迎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与神灵交流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和道教修炼术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仙境的深切情感和复杂心路。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其一)

朝阳凤咮更谁同,回首啾啾笑候虫。

洛下二龙闲马吕,建中两豸数邹龚。

呼来伯雅聊排闷,叱去奴星莫送穷。

华发未交衰飒甚,敢鸣破釜答编钟。

形式: 七言律诗

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其三)

曾听仙韶宴玉津,岂知金弹忽危身。

谁为高树凤凰语,无奈雕笼鹦鹉嗔。

拙射元非落雕手,村眉难比扫蛾人。

新裁白纻衣如雪,一点休教染洛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警斋侍郎舟和放翁五言过奖衰朽且示雄文二编次韵一首

熟读公诗文,高出骚选前。

蹇余相追逐,严句入杜编。

里鼓闻咸池,山歌混葛天。

刀圭靳付授,分寸难扳缘。

偶逢浮丘伯,月下吹箫眠。

凤咮不可和,蚓窍殊自怜。

披我云锦裳,易去短褐穿。

啖我玉井藕,洒然渴肺痊。

回澜使东之,斡天令左旋。

斯文恃砥柱,诸老随游川。

交游愧忝窃,薰摘劳结悁。

当论先后觉,宁较大小年。

已得渥洼骏,共登昆崙颠。

指点归宿处,目览非耳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警斋侍郎和放翁与茶山五言寄余次韵一首

髫龀参诸老,辱置书册前。

上起马本纪,下迄李续编。

积勤迫榆景,扶病登木天。

貌丑况古妆,臂短非善缘。

时人讪晚谬,弟子嘲昼眠。

堕甑懒回顾,弃扇羞乞怜。

众皆惊曲径,余惟泥方穿。

平生忧世病,华佗不能痊。

仰即丹凤鶱,俯视磨蚁旋。

居常哂触蛮,安肯分济川。

舐鼎堪骨蜕,载质从心悁。

何当坐一月,大胜读十年。

惜哉已耄及,晨镜雪满颠。

仙家能返童,肘后傥能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