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念奴娇·咏雪》由清代诗人张令仪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美丽。
诗中开篇“柴门乍启,怪朝来、三径琼瑶堆积”,以“怪”字引出对清晨雪景的惊奇,形象地描述了雪花覆盖了小径,仿佛琼瑶般晶莹剔透,营造出一种初雪降临的惊喜氛围。
接着,“试问青山,愁底事、一夜都将头白”,运用拟人手法,将青山赋予情感,询问为何一夜之间便白发苍苍,暗喻雪之深厚与广袤,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灞岸寻诗,谢庭雅会,剩有风流迹”,借用了历史典故,灞岸与谢庭分别代表了文人雅士的聚会之地,此处通过“风流迹”描绘了雪后文人墨客可能留下的足迹,暗示了雪景中的诗意与文化韵味。
“前村路断,梅花难探消息”,描绘了雪后道路被阻,梅花也难以被人发现的情景,既表现了雪之大,又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小楼闲上悲怀,凭高放眼,望处尤佳绝”,诗人登楼远眺,虽有悲怀,但眼前的雪景却让他感到格外的美妙绝伦,体现了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情感变化。
“万里寒云,飞鸟尽、冻合江天一色”,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绘了广阔无垠的雪景,寒云与飞鸟的消失,以及江天一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意境。
“钓艇渔翁,片帆斜挂,独坐披蓑笠”,画面转向了雪后的渔舟和渔翁,独坐于船中,披着蓑衣,斜挂着一片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渔舟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长歌对酒,乐抵蔡州闻捷”,诗人以长歌对酒,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甚至联想到古代蔡州传来的捷报,寓意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