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咏雪

柴门乍启,怪朝来、三径琼瑶堆积。

试问青山,愁底事、一夜都将头白。

灞岸寻诗,谢庭雅会,剩有风流迹。

前村路断,梅花难探消息。

小楼闲上悲怀,凭高放眼,望处尤佳绝。

万里寒云,飞鸟尽、冻合江天一色。

钓艇渔翁,片帆斜挂,独坐披蓑笠。

长歌对酒,乐抵蔡州闻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此诗《念奴娇·咏雪》由清代诗人张令仪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美丽。

诗中开篇“柴门乍启,怪朝来、三径琼瑶堆积”,以“怪”字引出对清晨雪景的惊奇,形象地描述了雪花覆盖了小径,仿佛琼瑶般晶莹剔透,营造出一种初雪降临的惊喜氛围。

接着,“试问青山,愁底事、一夜都将头白”,运用拟人手法,将青山赋予情感,询问为何一夜之间便白发苍苍,暗喻雪之深厚与广袤,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灞岸寻诗,谢庭雅会,剩有风流迹”,借用了历史典故,灞岸与谢庭分别代表了文人雅士的聚会之地,此处通过“风流迹”描绘了雪后文人墨客可能留下的足迹,暗示了雪景中的诗意与文化韵味。

“前村路断,梅花难探消息”,描绘了雪后道路被阻,梅花也难以被人发现的情景,既表现了雪之大,又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小楼闲上悲怀,凭高放眼,望处尤佳绝”,诗人登楼远眺,虽有悲怀,但眼前的雪景却让他感到格外的美妙绝伦,体现了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情感变化。

“万里寒云,飞鸟尽、冻合江天一色”,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绘了广阔无垠的雪景,寒云与飞鸟的消失,以及江天一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意境。

“钓艇渔翁,片帆斜挂,独坐披蓑笠”,画面转向了雪后的渔舟和渔翁,独坐于船中,披着蓑衣,斜挂着一片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渔舟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长歌对酒,乐抵蔡州闻捷”,诗人以长歌对酒,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甚至联想到古代蔡州传来的捷报,寓意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08)

张令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偷声木兰花.早春即事

重门悄地东风转。红杏枝头春尚浅。啼鸟声声。

唤起闺人无限情。残梅如雪黏罗袖。

暗香寂寞冰魂瘦。冷淡韶光。寄语花姨早试妆。

形式: 词牌: 偷声木兰花

浣溪沙.杏花

小砌残梅雪未消。暖风催放杏花梢。

几枝斜傍绿杨腰。

薄衬晴光疑半醉,淡笼烟雨不胜娇。

只愁深巷到明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鹧鸪天.春晴

晴和风日减棉衣。绿遍池塘草色肥。

杨柳浓时莺百啭,海棠低处蝶交飞。

茶灶寂,篆烟微。南华读罢淡忘机。

湘帘不下金钩索,留待花间紫燕归。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烛影摇红.中秋夜同诸姊弟酌月于蠹窗,复步至读易楼,因成小词

秋色平分,恰天上良宵三五。

谁将明镜一轮圆,悬在空青处。幻出琼楼玉宇。

漾冰壶、萧萧老树。开樽花底,遏未封胡,群贤咸与。

□晚风轻,桂子飘香金粟雨。

起持卮酒嘱诸君,不醉卿何苦。忍负清光如许。

还共向、天街小步。归来庭院,河汉西斜,阶虫相语。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