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杂咏(其二)

勿言水懦弱,在险能用壮。

盘回万重山,不制三尺浪。

混混循崖行,约束戒奔放。

屈曲必如意,性本无背向。

触石石忽怒,爱怒不受障。

一过波澜平,柔克贵善让。

我行历诸滩,顺逆固殊状。

曾读老氏书,观物知所尚。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顾奎光的《舟行杂咏(其二)》描绘了水的力量与智慧。诗中以水为喻,赞美了水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在平缓时的谦逊。水虽看似柔弱,但在险要处却展现出无比的壮力,翻越重重山峦,掌控着三尺浪涛。它遵循崖岸,懂得节制,即使曲折也能如人意,没有固定的流向。遇到阻碍,水石相触,石被激怒,但水的爱与怒皆能顺应自然,无有偏执。一旦风波过去,水的柔顺和平静更显其贵,懂得善与退让。

诗人通过舟行的经历,领悟到生活中的顺逆变化,如同水流般,既有激流勇进,也有平静如镜。他引用老子的教诲,认识到观察万物,应崇尚自然法则,顺应变化。整首诗寓理于景,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1)

顾奎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杂咏(其三)

萧萧风气寒,冷冷露华白。

清辉升东南,知是故园月。

三年隔庭闱,远道消息阙。

谁云求斗筲,足以慰明发。

形式: 古风

舟行杂咏(其四)

乾坤有旦气,得之在清晓。

居家恒耽眠,行役起我早。

水烟栖汀蘋,霞光散林鸟。

寸心适澄然,凝思会尘表。

形式: 古风

舟行杂咏(其五)

孤帆水驿遥,荒村风景暮。

中夜万感集,况乃听风雨。

自顾樗散材,本阙经世务。

劳劳营斗米,仆仆竞长路。

未能立脩名,仍随俗所骛。

怀抱向谁倾,古人鉴情愫。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送长芦都转倪象恺先生归田

共沐恩波数载中,忍看此日去匆匆。

铜鱼洲静萍花合,金凤山高栗叶红。

应有素琴调夜月,时闻玄鹤下秋空。

南山依旧东篱外,重对秋阴菊数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