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明脉萧信叔

枚乘擅七发,郭玉明四难。

微言起沈痼,此道今漫漫。

云何东海生,而乃绪真要。

砉然以神遇,契彼镜经妙。

我欲炊彫胡,俯凿菊水泉。

寿彼方舆人,六气何由愆。

形式: 古风

翻译

枚乘擅长七言诗,郭玉的医术闻名于世。
精微的言论能触动深沉的病痛,但这种技艺如今已难以寻觅。
如何能在东海之地诞生,却揭示出生命的根本关键。
突然间领悟到神妙的境界,如同镜子般映照出经典的奥秘。
我想要烹煮雕胡这种食物,从低处凿开菊花泉取水。
让那地方的人长寿,六种气候怎能影响他们呢?

注释

枚乘:汉代辞赋家,善用七言诗表达情感。
郭玉:古代名医,以医术高超著称。
沈痼:久治不愈的疾病,深沉的病痛。
漫漫:形容难以寻觅或长久。
东海生:比喻生命或智慧的源泉。
绪真要:生命的本质和关键。
砉然:形容忽然、迅速。
契彼镜经妙:如同镜子般映照出经典中的精妙。
炊彫胡:烹饪雕胡这种食物。
菊水泉:可能指清澈的泉水。
寿彼方舆人:使那里的人长寿。
六气:指天地间的六种基本气象:阴、阳、风、雨、晦、明。

鉴赏

此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高洁品格的赞美。首句“枚乘擅七发,郭玉明四难”以古代名相枚乘、郭玉明之才名相比喻,表达对受赠者文采飞扬、学问渊博的赞誉。

接着,“微言起沈痼,此道今漫漫”则是说对方的微妙言辞能够触动人心,如同治愈沉疴一般,此“道”指的是诗人的修养与学识,表明其深广无边。随后,“云何东海生,而乃绪真要”疑问之词,实则是对受赠者出生于世的不易和其德行高尚的肯定。

“砉然以神遇,契彼镜经妙”中,“砉然”形容声音清晰,“神遇”指的是心灵的相通,表明诗人与受赠者的精神交流之深刻,而“契彼镜经妙”则是说两人的交流如同古籍《镜经》般精妙绝伦。

“我欲炊彫胡,俯凿菊水泉”此处,“炊彫胡”即是在炙热的夏日中寻得清凉之意象,而“俯凿菊水泉”则是低头凿开地面以饮用之水,形容诗人对知识和智慧孜孜不倦、勤勉探求的态度。

最后,“寿彼方舆人,六气何由愆”中,“寿彼方舆人”是祝愿受赠者健康长寿,而“六气何由愆”则是说自然界的六种气象(即风、雨、晦、明、寒、热)如何能够损害到受赠者的高尚品格,暗含对受赠者坚守正道不屈之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相和自身学问的比喻,以及对自然界和精神交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敬意和无限仰慕。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赠林碧鉴相士

咸阳宫中四尺镜,照人五脏何烱烱。

桑田沧海千馀年,百鍊依然化为矿。

君从何处得此物,铸就双瞳敌秋月。

向来照心今照形,不事澜翻三寸舌。

远冲风雪肯我过,看来犹未深知我。

我方蓑笠立钓矶,万事浮云都勘破。

噫嘻吁,只今神目鬼眼纷道途,暗中许负应卢胡。

试问何如林家老碧鉴,不知天津桥上复有龙钟无。

形式: 古风

赠罗雪崖樵青

萧萧山下人,闭门衣裘单。

春心动溪谷,晓起扪松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赠神目相士

道茂数遁甲,长房得役鬼。

风鉴麻衣仙,地理青乌子。

择术患不精,精义本无二。

奇哉梦笔生,熊鱼掩前氏。

形式: 古风

赠赵神眼

一绦一褐髯如铁,神为秋水眼为月。

欲从壶子觅三机,剑首终然吹一吷。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