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所作,题为《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其十·和夜宿灵山》。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高昌佥宪公诗歌风格的赞赏,认为其作品清新雄杰,仿佛自然天成,非寻常刻意雕琢所能及。诗人以韩愈仰慕樊宗师、苏轼模仿黄庭坚为例,说明这种风格的独特之处。他自谦地表示,虽然自己也想效仿,但担心会失之于粗鲁,如同冒犯了美丽的西施。
诗的前两句“犹忆诗成夺锦袍,传宣光禄赐香醪”描绘了诗人对高人佳作的深刻印象,以及对其才华的认可。接着,“始知宦海梦初破,顿觉禅林味最高”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反思,转而欣赏禅林的宁静与深意。后半部分“千里空濛皆雨露,万山起伏即波涛”运用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的起伏相融,展现出诗人的开阔胸襟。最后两句“分明上界多官府,未必群仙领六曹”,则借仙界官府的描绘,暗示现实官场的繁复,进一步强化了对高人诗风的推崇。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高昌佥宪公诗歌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艺术追求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