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其四)

细雨度秋山,菊花黄欲坠。

送远多苦心,一洒寒江泪。

寒江千里程,新月湛江明。

画航浮月去,而我自山城。

山城鸣夜角,疏星何错落。

思君梦不成,远听残更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细雨绵绵,山色朦胧,菊花黄得仿佛要坠落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寒江泪”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离别的哀愁。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远方,寒江之上,新月映照,画船轻浮于月色之中,而自己却只能留在山城,心中满是思念之情。

夜晚,山城中传来悠长的号角声,稀疏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增添了几分孤寂。诗人难以入眠,思绪随着远处传来的钟铎声飘向远方,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出送别场景中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748)

霍与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寄孙三渠翁寿

采菊复采菊,清露漙瀼瀼。

绿叶间黄华,绰约美人妆。

美人在何许,河草忆中郎。

矫矫少壮年,岭外度三霜。

江门有遗爱,甘棠毋剪伤。

黄云紫水间,来往自慈航。

瞻彼厓山宇,至今耿辉光。

去思何悠悠,芳闻复琅琅。

厚德流无极,令子嗣文章。

交游海内英,太学声誉长。

贱子获追随,幸不弃踽凉。

秋兰结同心,时菊步妍芳。

就此馥郁傍,野服被馨香。

一别一十年,无路举瑶觞。

遥瞻堂上椿,岁月不可量。

欲献此蟠桃,嗟嗟人异乡。

聊附采菊歌,琅函借辉煌。

悠悠千里心,寒云天际黄。

去马问脩途,归舟绝沧浪。

别恨兼远怀,碧空度鹔鹴。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其一)

客子上征舟,正值此阳月。

篱菊有黄花,岭梅含白雪。

采菊复采梅,持以赠远别。

远别思悠悠,好歌聊三阙。

好歌应择时,好鸟应择栖。

君看九苞凤,翱翔览德辉。

一鸣元恺集,再鸣二老归。

从此休风洽,四国仰垂衣。

珍重天门去,泰茅方类聚。

瞻彼万仞山,上有凌云树。

老干耐冬寒,长材栋廊署。

愿保此贞姿,独立岩崖处。

孤清漱凛霜,千古瞻风度。

形式: 古风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其二)

冷冷江上风,皎皎江中月。

弄月更吟风,几立师门雪。

昨日山间来,今朝山外别。

别我二三子,驱马朝金阙。

禹稷际昌时,颜闵乐高栖。

神龙敷雨泽,冥凤渺德辉。

显晦各有适,殊途乃同归。

不见冬与夏,裘葛各异衣。

翩翩青袂去,好语何由聚。

送远思凄清,北风吹庭树。

乱叶振北风,萧萧下前署。

茫茫宦海深,畏途知几处。

滩头白浪高,愿公且徐度。

形式: 古风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其三)

放舟大海流,满载东溟月。

月光照楚裳,翩翩飘白雪。

击楫发清歌,写此远游别。

雅调彻钧天,万里开银阙。

良会复良时,沙鸥点点栖。

寒鹭立汀洲,皦洁映清辉。

远远望前湾,牛渚有郎归。

白浪三千顷,聊以浣吾衣。

荡入明河去,炯炯德星聚。

两岸散天香,依依桂子树。

灿灿水晶宫,森森列琼署。

八极本吾家,高踪随处处。

君今恣远游,洵美应无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