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用韵再答》。邵宝以酒为引,探讨了内心的自我约束与道德修养的关系。诗中提到“我方困于酒”,表达了饮酒过度带来的困扰,进而引出“因君亦思止”的思考,即通过他人的提醒或自我反省来寻求节制。
邵宝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道德标准,引用了《周易》中的“复初爻”和颜回的故事,强调了内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不应过于在意世俗的赞誉或批评,而应追求内心的纯净与自我完善。“所贵进我德,宁顾俗憎喜”,表达了对道德提升的重视,而非外界评价的影响。
接着,诗人提出了言语谨慎的重要性,“但恐言语多,口过从兹起”,警示过多的言语可能导致错误或后悔。他进一步将圣贤之道与日常生活中的小酒(浊醪)联系起来,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形式的高雅或物质的享受。
邵宝还提到了“曲生虽可交,终然不如已”,暗示了与他人交往时应保持自我,不应完全受外界影响。最后,他鼓励对方能够超越这些内心的障碍,实现自我节制与道德提升,如同掌握了一艘有舵的船,无论江河如何广阔,都能稳稳前行。
整首诗通过酒这一日常生活的元素,深入探讨了个人修养、道德追求以及自我约束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实践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