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三)家山堂

负米归来手自舂,岂知门外有晴峰。

羡公竟日尘氛远,拄颊看山幽兴浓。

心镜悬知不同调,诗坛那敢少争锋。

空馀远岳寻师意,个里何妨为指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家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首句“负米归来手自舂”,生动地展现了这位隐士亲自劳作的情景,背米回家后,亲手磨米为食,生活简朴而自足。接着,“岂知门外有晴峰”一句,以门外的自然美景反衬出隐士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门外的景色虽美,但并不影响他内心的平静。

“羡公竟日尘氛远,拄颊看山幽兴浓”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士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他每日沉浸在山川之间,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时光,内心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热爱。

“心镜悬知不同调,诗坛那敢少争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执着与自信。这里的“心镜”比喻内心的明镜,暗示诗人对于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诗坛争锋”则表明诗人愿意在文学创作中与他人切磋交流,展现自己的才华。

最后,“空馀远岳寻师意,个里何妨为指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良师益友的渴望,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即使是在远离尘嚣的山岳之中,诗人也希望能够找到能够引领自己前进的导师,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成长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知识的渴望与探索。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四)拙政堂

骥足宁同曳尾龟,青山终是费心期。

陶公归去有馀乐,潘令闲居不足追。

自笑十连非所慕,未应三径苦无资。

明朝谩拥朱轮去,猿鹤咨嗟政尔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五)香界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汎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曛欲醉,灵氛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住此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六)春谷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得灵根手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障何妨为客开。

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其七)舫斋

扁舟容与小房栊,摇飏帘旌蜀锦红。

两岸蒹葭秋色里,一川烟浪夕阳中。

不愁滟滪双蓬鬓,未怯江湖万里风。

筑室水中聊尔尔,何须极浦望朱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