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草棘

草虽至微物,禀气何不同。

瑞者为灵芝,大抵和所钟。

薰者为兰荪,芬香播春风。

人知外秀异,胡不原诸中。

奈何一种类,亦费造化工。

沾濡足雨露,山川徒茂丰。

畏冗无地著,无足比蒿蓬。

成熟不堪食,但逞毫芒锋。

除却刺人衣,此外无馀功。

惨虽未荆棘,包藏固难容。

因行为芟除,当路靡留踪。

害物亦害己,去汝如去凶。

安得天地间,榛翳亨衢通。

形式: 古风

翻译

尽管草是最微小的事物,它们的气息为何如此各异。
吉祥的象征是灵芝,大致上是因为它与和谐共存。
香气四溢的是兰花,它的芬芳如同春风般传播。
人们只看到它们外表出众,为何不探究其内在呢。
为什么同为一类,却要耗费大自然的精工雕琢。
它们沐浴着充足的雨露,山川因此繁茂丰富。
然而,它们的存在无处安放,无法与杂草相比。
即使成熟也无法食用,只能展现其尖锐的锋芒。
除了刺痛人的衣物,它们并无其他贡献。
虽然看似凄惨,但隐藏的危险难以包容。
于是我们采取行动,清除它们,不留痕迹。
它们既害人也害己,去除它们就像去除恶势力。
如何能让天地间,道路畅通无阻,不再有障碍。

注释

草:指一般的草。
禀气:承受气息。
瑞者:吉祥的象征。
和所钟:与和谐共存。
薰者:散发香气的。
芬香:香气。
诸中:内在。
奈何:为何。
造化:大自然的创造。
沾濡:沐浴。
茂丰:繁茂丰富。
冗:多余。
著:安放。
榛翳:比喻丛生的杂草。
亨衢:大道。

鉴赏

这首诗以草为题材,通过对比草的不同种类及其特性,表达了对去除生活中有害事物的哲理思考。诗人首先指出,即使是微小的草,其性质也有高下之分,如灵芝被视为吉祥,兰荪则散发出宜人的香气。他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批评人们只注重表面的差异,而忽视了根源。

接着,诗人批评那些看似茂盛但实际上无益甚至有害的草,它们刺人且无实际贡献,比喻为荆棘。他认为,这些有害的事物不仅妨害他人,也对自己构成威胁,应当果断去除,不留痕迹。诗人借此表达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批判态度,希望道路畅通无阻,人心清明。

最后,诗人呼吁在现实世界中,应像去除草棘一样,清除阻碍进步的障碍,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畅通。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警世意味。

收录诗词(308)

陈文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溪道中偶作

自从天地开辟来,溪水清驶山崔嵬。

山高水清亦奇观,怪问胡不生人材。

人材本作世间用,朴仆支倾作梁栋。

不然空冒一时名,过眼空花已如梦。

人生出处不可期,伊周亦偶遭明时。

颜闵何尝有科目,德尊百代帝王师。

自古相传惟此道,一派源流端可考。

道存不系穷与通,经济业穷耕钓老。

风埃鼎鼎百年中,世事兴废何终穷。

只有诗书传圣学,尧舜授受同高风。

唤醒此原山与水,孕秀发祥从此始。

立朝有道佐明君,抱璞山林亦奇伟。

吾家家此不计年,未知起者谁其先。

丈夫才业贵自负,不必美恶归山川。

久欲题诗磨翠壁,要使后来闻义激。

乾坤造化岂无人,细与摩挲观此石。

形式: 古风

叶茂卿寄诗卷赋此以谢之

正念交情旧,忽来诗卷新。

既能赊酒饮,宁作卖书贫。

计想寻窗下,閒须过涧滨。

为言田舍乐,花鸟亦情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归铅山正叔复用前韵和答之

敛藏先用肃如秋,次第阳和遍九州。

岁月正缘闲里度,纷嚣那得静中游。

明知与点有真乐,未足希颜却自愁。

讽咏棹歌思九曲,与君重约泛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戊寅老人生旦

吾家本是田家子,其先世世居田里。

儿因逐食浪飘蓬,欲归无以供甘旨。

吾翁亦能甘淡薄,日夕饭疏而饮水。

浑然质朴古人风,固应自有长生理。

筋骸虽老自康健,聪明少壮犹难比。

了无机械足怡神,不生嗜好彊精髓。

人间可慕是荣华,人间可羡为豪侈。

荣华有似庭下花,芳菲之日知能几。

豪侈真如草头露,不能顷刻朝阳里。

谁知贫贱自安分,年年如此只如此。

吾乡自来丙山高,位当南极崔嵬起。

吾家门门对此山,算高欲与山同纪。

加之西邻与东舍,往往黄发皆儿齿。

酒熟长愿相招呼,一笑忘形相汝尔。

形式: 古风